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丧服文足征记

仪礼丧服文足征记

清程瑶田(1725-1814)撰。瑶田字易田,一字易畴,号让堂,安徽歙县人。曾任江苏嘉定教谕。与戴震同学于江永,长于旁搜曲证,不为经传注疏所束缚。对古代名物的考订,绘图列表,便于稽寻。谓《禹贡》扬州的三江,实只一江。著有《禹贡三江考》、《仪礼丧服足征记》、《周髀矩数图注》、《通艺录》等。此书前面有阮元序:称其精言善解,穷极隐微,明圣人制礼贤人传礼之心,于千百年后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何以能之?并谓玩索经文,不为传注拘牵,此儒者之所以通。瑶田有自撰叙目:“治经不涵泳白文,而惟注之徇,一失其趣,即有毫厘千里之缪。吾于《丧服》末章,长殇中殇降一等四句,知其确是经文,而郑君误以为传,故触处难通,不得不改经文,以从其说。孔子欲说夏殷之礼,而慨杞宋之无征,今《丧服》经文具在,足则能征,知其解者,旦暮遇之可也,作《仪礼表服文足征记》(末题‘歙程瑶田’)”。卷一为《丧服经传》考定原本上;卷二为《丧服经传》考定原本下(上卷谓子嫁反在父之室,为父三年出而虞,既虞而出之分等;下卷缌麻三月,谓经不为高祖制服,故亦不为元孙制服);卷三为丧服通别表、本服殇服一贯表、成人本服小功长殇服缌麻表;卷四自丧服无逸文述,至报服举例述;卷五为降服述,至妾服发例述;卷六自两殇服章发例述,至疏食素食说;卷七自小功卒哭可以取妇取妻说,至《白虎通》释九族义同丧服说;卷八自族亲诸服旁杀一贯表,至论尊加与至尊之服同,非兄弟服之义;卷九自丧服报例皆报其所施说,至小功之缕讹字记;卷十自异姓主名述,至父之姑在室不制服表。按:是书对于《丧服经传》及注,解释同异,都极有研究,所列诸表,也非常详明(为表二十有九,有云丈夫妇人之通服,经之纬之等杀毕具,至服有升降,而必别之于其人者,至纤至悉,分而录之,不嫌烦碎,然后知此经之针缕密致,此传之气脉贯通,毫发无憾。)如斩衰章,父为长子,是书认为此传应当将正体二句与庶子二句反正互明之故剔清,其火自见。《胡氏正义》录存其说,大概认为程氏之说极基正确。夏炘为瑶田别传,列举不杖期章,惟子不报等传文,都一一援据经史疏,贯通证明以规郑氏之失。《胡氏正义》于惟子不报,也取瑶田以父之所不降指父身之世叔父母子昆弟,昆弟之子,姑姊妹女子子,言谓父于此等亲不降,故子于此等亲为降,要优于章平之说。可见,此书可取之处很多,不能误以长殇中殇降一等四句为经文,少之。又按:《仪礼丧服》,后人难行的原因,都由原重贵贵之义。所谓绝期降等者,秦汉以后,只有天子可以绝期,其为公卿者,或今日受命,而明日罢官,与平民无异,怎能说绝降呢?即使有王公之封者,自南北朝以后,也不能臣其僚吏,不可能对于五服有绝降。又有载顾炎武讥议唐代加重服制之说,然相沿袭,已经超过千年,人情已安,不能轻易改变。又丧服经传对于妾服的论述也非常详细。而《魏书·元孝友传》认为其时人只有一个妻子。又尚公主者,例无媵妾,那么,并非只有近人有废妾之说,即南北朝已经有行之者,唐人虽然曾经著之令典,而宋元以后,不是藩王及达官,也难以完全施行,这一点言《丧服》者不可不知。此书有《皇清经解》本和《通艺录》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分纪

    九十卷。程公说(1164-1207)撰。程公说字伯刚,号克斋,丹稜(今属四川)人,宋代著名经学家。积学苦志,年二十五进士及第,官邛州教授。时四川宣抚副使吴曦以蜀叛,程公说乃弃官逃归,与其父入县西北安固

  • 丹溪手镜

    三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此书为朱震亨晚年所作,当时未及刊行,后经明天启间义乌令吴尚默令医官丁承祖校刊印行。上卷载论八篇,证治六十七种;中卷载论三篇,证治四十九种;下卷有论二篇,证治三十二

  • 丧礼详考

    二卷。清张羲年撰。生卒年不详。羲年字淳初,号潜亭。浙江余姚县(今浙江省余杭县)人。以拔贡任教谕。四库征书,诏访求学官淹博者,得羲年等三人,皆一时之望。举顺天乡试,又以修书劳绩赐进士,未及与试卒。是书前

  • 侍儿小名录拾遗

    一卷。旧本题宋张邦几(生卒年不详)撰。书前有张邦几自序。序曰:少蓬洪公作《侍儿小名录》,好事者多传焉。王性之《补录》一卷以授余,曰他日观书有可采录之,乃作《拾遗》。与晁公武的《读书志》合。但晁公武称旧

  • 毛诗注疏钞

    不分卷。不著撰者姓氏。是书搜集《诗传》、《诗序》、朱熹《集传》三家之说,略附已意绎释诗旨。每页分上下两格。下格为经文注疏,首列《诗传》、《诗序》,次录经文,以《集传》疏解各章之诗柄音切,分别夹注于经文

  • 胡蒙溪集

    十五卷。《续集》六卷。明胡侍(约1542前后在世)撰。胡侍,字承之,别号蒙溪,湖北咸宁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刑部云南司主事,晋广东司员外郎,嘉靖元年(1522)为严鸿胪寺右少卿

  • 张氏可书

    一卷。撰者不详。此书《宋史艺文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均未著录,《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作者大约生于北宋末年,书记载的内容也比较庞杂,如汴梁全盛之景,故都遗闻、朝廷故

  • 说文提要

    一卷。清陈建侯(生卒年不详)撰。建侯字仲耦,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咸丰乙卯(1855年)举人,官至湖北武昌府知府。是书取《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摘录字义,附以音考。首尾次第,一依许书。间有一字录数义

  • 三洞群仙录

    二十卷。南宋陈葆光(生卒年不详)撰。陈葆光,江阴(今属江苏江阴)静应庵道士,受业于天庆观,晚年居于茅峰。撰有《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此书约成于南宋初年。原题“正一道士陈葆光集”。据此书前序,称此书“凡载

  • 唐句分韵初集

    四卷,二集 四卷,续集 二卷,四集 五卷。清马翰(生卒年不详)撰。马翰字炎洲,顺天(今北京)人。其书收唐人诗句,分一百零七韵编次而成。初集,二集,兼取五言和七言。续集和四集只取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