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何博士备论

何博士备论

二卷。宋何去非撰。何去非字正通,福建浦城人,生卒年不详。据《宋史翼·文苑传》载,累举进士不第,元丰五年以特奏名廷试。考官曾巩称其所论用兵之要,非通儒硕学不能及。神宗览而异之,后数日神宗御集英殿赐第。除右班殿直、武学教授,使校《兵法七书》,书成奏御,改武学博士,迁左侍禁。元祐四年,以苏轼荐,换承奉郎。五年出为徐州教授。苏轼又复奏进其所撰《备论》二十八篇,荐为馆职,未果。后为杭州富阳县知县,庐州通判等官,卒年73岁。是书即苏轼奏进之本,轼称二十八篇。今本存二十六篇,佚二篇。何去非本以对策论兵得官,故书中皆评论古人用兵之作。上卷十论,首《六国论》,次《秦论》、终《汉光武论》。“其文雄快踔厉、风发泉涌”(《四库提要》)。昔老苏作《六国论》,咎六国之赂秦。苏辙作《六国论》,咎四国之不救。去非所论,兼括二苏之意,旨意相近,故苏轼屡称之。《汉光武论》中云:“师不必众也,而效命者克;士无皆勇也,而致死者胜。”重视军队质量,顾宋代冗兵冗将,每战必北,此论无疑是发聋振聩,弥足贵也。下卷十六论,起《魏论》,终《五代论》。品评历史人物不囿旧说,颇多精论。洵如苏轼所评:“其论历代所以废兴成败,皆出人意表,有补于世”(卷首《何博士备论荐状》)。此书有明穴砚斋抄本,清黄丕烈、钱天树、黄廷鉴跋,现藏北京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有清嘉庆庚午(1810年),嘉庆十六年(1811年)留香室刊本。此外,河南、云南两省图书馆皆有藏清刊本。丛书中也有收录,如《子书百种》本,《曾氏丛书》本、《兵法汇编》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武夷山志

    二十四卷。清董天工撰。董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人。武夷山在崇安县南。道书以其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相传古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武夷山旧有志,董氏以为不足。其取衷稚生、徐德望、王适庵、王草堂四人所撰四

  • 五经读法

    不分卷。亦作一卷。清徐与乔(生卒年不详)撰。与乔字退山,江苏昆山人。此书探讨《五经》读法,均采别家旧说,全无作者创意。于明人中采郝京山的观点最多,其余象倪鸿宝、焦弱侯、张西农、朱康流、张元岵、程去华、

  • 居易堂集

    二十卷。明徐枋(1622-1694)撰。徐枋,字昭法,号俟斋,别号雪林庵主,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崇祯年间举人,入清不仕。徐枋工书画,著有《居易堂集》、《俟斋集》等。是集凡二十卷。其中,卷十二、卷十三

  • 仪礼经注疑直辑本

    五卷。清程瑶田(详见《通艺录》)撰。《通艺录》的原目未成书项下有《仪礼经注疑直》之名。此本为安徽丛书本,是程氏的手稿,现仅存有八册,其中还有脱页,旧藏江夏徐恕处,吴承仕对其进行整齐缀辑,录成五卷。民国

  • 文史通义

    八卷;校雠通义,三卷,清章学诚撰。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任国子监典籍,主讲过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曾为安徽学政朱筠幕僚,后入湖广总

  • 厚石斋集

    十六卷。清汪孟鋗撰。汪孟鋗,生卒年均不详。字康古,号厚石,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礼部主事。汪孟鋗藏书甚多,终日研讨家藏典籍,耳濡目染,因而能文好诗。其诗多抒发个人个情怀,不拘泥于唐宋

  • 邓绅伯集

    二卷。宋邓绅伯(约1162年前后在世)撰。邓绅伯(一作邓深),字资道,湘阴(今湖南湘阴县)人。生卒年不详。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知衢州。

  • 增删孔子世家

    一卷。清龚元介撰。元介生卒年及事迹均未详。龚氏认为《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史事有大谬者六,大误者十六,小误者十四,故据理加以删正。并据他书资料,增补了防叔以前世系、叔梁纥娶施氏生九女、妾生孟皮,以及郯子

  • 音学全书

    三十四卷。清王起鹏撰。起鹏字芝兰,改名第兰,号苕若,新城(今河北新城县)人。乾隆己酉(1789年)举人,官湖北谷城县令。谓读《切韵指掌图》,恍然悟今所传之等韵即古之韵书,于是以类相求,用宋郑庠之说,以

  • 古隽孝略

    六卷。明顾充(生卒年不详)撰。顾充有《字义总略》。本书摘录古人隽语,分三十四类,并附以注释。亦间有考证。书末有重刻自跋,称始集古隽于定海学宫,镂版行之。而嫌其未备,更加增辑云云。但仍未能精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