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李集

六李集

三十四卷。明代内乡李氏二世六人之诗。各为:李宗木《杏山集》八卷;李蓘《太史集》六卷;李荫《比部集》九卷;李云鹄《诗御集》四卷;李云雁《白羽集》二卷;李云鸿《秋羽集》五卷,其中以李最为知名。其诗源出何景明,故六李之诗,大抵安雅,有法度。但缺乏深警之思,显得才气有所不及。是书有四库家藏本。

猜你喜欢

  • 大学意读

    一卷。中庸意读 一卷。清萧光浩撰。书首有戴联奎、达林二序及光浩自序,次凡例,次《大学》、《中庸》源流。而《大学》卷中,有大学源流、大学文法;《中庸》卷中,有中庸源流,中庸文法。所述源流颇详晰,而注重者

  •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注释

    二卷。吴康僧会(?-280)撰。康僧会,三国吴僧人。祖籍康居世居天竺,后移居交趾。十余岁父母皆亡,遂出家为僧。他好学博览,通内外典籍。时江左佛法未盛,他便于吴赤乌十年(247)到建业(今江苏南京),孙

  • 集解孝经

    一卷。晋谢万撰。清马国翰编辑。谢万字万石,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官至散骑常侍,为谢安之弟。隋《经籍志》载:“《集解孝经》一卷,谢万注”,唐志则只载谢万注,不云集解,卷数相同。邢昺正义引四节,马国

  • 两粤梦游记

    一卷。明末清初人马光撰。马光字,涑庵,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时官永宁知州,全州知州,永历时官至全永巡抚。《两粤梦游记》叙述自崇祯十三年(1640)至顺治九年(1652),马光十三年间游宦两粤事。

  • 援守井研纪略

    一卷。清董贻清(?-1872年)撰。董贻清,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字叔纯,以军功历任知府,后署理资州直隶州(今四川资中)。著有《偶存集》、《四川绵州志》。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李永和、蓝朝柱

  • 尧山堂偶隽

    七卷。明蒋一葵撰。蒋一葵,字仲舒,常州(今江苏)人。生卒年不详。著有《尧山堂外记》。此集共七卷。皆取前人比偶之文,自六朝迄宋、元,凡制诰、笺表、赋序、启札中名隽之句,及寻常应对俳语,次而录之。《四库全

  • 仁聚堂法帖

    八卷。清刘恕辑。刘恕字行之,号蓉峰。所居寒碧山庄,收藏颇富。此帖所收是采取旧刻及自藏墨迹。共成八卷,其中晋唐二卷,宋六卷。晋唐之书是取自《停云馆帖》、《戏鸿堂帖》、《余清斋帖》等。宋代之书多是其自藏,

  • 致知格物解

    三卷。清魏裔介(1616-1686)撰。裔介字石生,号贞庵,一号昆林,直隶柏乡(今属河北)人。顺治进士,官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谥文毅。著有《圣学知统录》、《论性书》、《希贤录》等。上卷录

  • 续公羊墨守

    二卷。民国吴树荣(详见《续左氏膏肓》撰。该书目的在于尊崇《公羊传》,他认为,必使《公羊》之大义炳如日星,而后《春秋》笔削之微权昭回云汉;读《春秋》必通三世三统、黜杞故宋亲周王鲁之微言大义,而后始知圣人

  • 十三经注疏正字

    八十一卷。题为清沈廷芳(生卒年不详)撰。廷芳字椒园,一字畹叔,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元年由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按察使。此书实为与廷芳同时的浦镗撰而由廷芳刊行的。镗(生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