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华严孔目章

华严孔目章

八卷。唐代释智俨撰。智俨生平事迹详见《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记》辞条。《华严孔目章》全称为《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简称《孔目章》。是对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华严经》的论释,它把一切佛教流派分为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五教,认为《华严经》教理最高,属于圆教。后经法藏等人继承弘阐,遂成为华严宗五教判教理论的基础。全卷共有一百四十八门,卷首目次误作一百四十一门,并漏掉了业稠林章,错将三聚行稠林章和成就章合为一目。目次上虽载有华严经一部音义一目,但文中却无此内容。第一章、科简经意立渐顿圆三教。第二章、显教分齐,开渐教为始终二教,以小教而成五教。第三章,解释三种五乘,十种三乘,及诸乘性位,首开贤首一乘教义分齐章之先河。卷未以同别二教融会三乘,显一乘之妙趣,又以璎珞本业梵纲,显华严教乘分齐。于释第二会中,神佛仪式章主礼敬诸佛,乃为普贤行愿之首。于五阴十八界十二处诸章,明辨融通,立有八种无为,即百法中六种无为,据三性开真如无为。于卷二中以十门立唯识章。于卷五中以七门明往生义,最为精到。余则在第三会中释解行损益,在第五会中释顺善法数秘密真如,在第六会中释十地十愿三聚戒、十恶业、四静处八禅,和烦恼业习气,果德自在相海,在第七会中释回心贤圣四十五知识。此论章言正理顺,论及教理,唯弘华严,是研究华严宗比较有价值的史料。现有金陵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射义新书

    二卷。明程道生撰。程道生海宁(今浙江海宁县)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此书上卷杂引《礼记》、《周礼》及各种子史书中言射之事,摘录故实,并无发明。下卷则专言射诀,所引只有《武编》、《纪效新书》、《武经节要》

  • 问易补

    六卷。明郝敬撰。、敬字仲舆,号楚望,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万历进士,官永嘉、缙云二县知县。《明史·文苑传·李维桢传》中附传。郝敬于九经皆有著述,于易尤多,有《周易正解》、《易领谈易》、《问易补》、《

  • 眉庵集

    十二卷。明杨基(1326-1378?)撰。杨基,字孟载,号梅庵。其先世嘉州(今四川乐山),祖父官江左,迁居吴中(今江苏苏州)。始为张士诚记室。洪武初,起为河南荥阳县知县,历官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输

  • 黄山图经

    一卷。宋无名氏撰。《黄山图经》影印本,共一卷。其首列三十六峰,中叙岩洞、僧舍,下写寺祠村落。经说凡三十六则,详述各峰高低,形势事迹,水之源流。文字简洁明晰,无冗累。此书为上虞人罗振玉据旧钞本影印。后有

  • 阮嗣宗咏怀诗注

    四卷。清蒋师爚著。蒋师爚字慕刘,晦之,号东桥,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进士,官至兵部主事。著有《周易》、《尚书》、《毛诗》等精义,《汉书疏证》、《敦艮堂诗文集》等。蒋氏以为汉魏乐府诗唯

  • 孝经问

    一卷。清毛奇龄(1623-1716)撰。毛奇龄事迹详见《仲氏易》条。该书是驳诘朱熹《孝经刊误》与吴澄《孝经定本》二书的。其体设为门人张燧问而奇龄答,共十条,一曰《孝经》非伪书,二曰今文古文无二本,三曰

  • 榆社县志

    ①十卷。清佟国弘修,王凤翔纂。佟国弘字任士,正蓝旗人,康熙二年(1663)举人,十年(1671)任辽州知州。十三年(1674)任榆社知县。王凤翔,辽州人,拔贡,官黄陂知县。榆社为春秋时晋箕邑,汉为涅氏

  • 周易辑要

    五卷。清朱瓒撰。朱瓒字霑,全椒人。此书成于乾隆五年(1740)。不讲河、洛,也不取朱子卦变之说,颇能芟除枝曼。只是逐句诠释,辞义虽然洁净,但不精微。《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元羽外编

    四十六卷,明张大龄撰。张大龄,眉州(今四川眉县)人,生平不详。《元羽外编》共有《史论》四卷,《说史俊言》十八卷,《晋十六国指掌》六卷,《唐藩镇指掌》六卷,《随笔》八卷,《支离漫语》四卷。其中《史论》共

  • 水云楼词

    二卷。续一卷。清蒋春霖(1818——1868)撰。蒋春霖,字鹿潭,江苏江阴人,早弃举业,曾任两淮富安场盐大使等小盐官。年少时,曾专意工诗,中年时又弃而工词。其词多婉约,与纳兰容若、项鸿祚并称“三鼎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