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唐二主词校

南唐二主词校

一卷。清王国维(1877-1927)撰。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又字伯隅,号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清代秀才,自幼敏慧,有才名。十六岁入杭州崇文书院学习,与同邑陈守谦、叶宜春、褚嘉猷交好,号称“海宁四才子”。1907年起,任学部图书局编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在北京颐和园投水自尽。王国维平生著述约六十余种,辑为《王忠悫遗书》、《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观堂集林》等集。文学理论著作有《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文学小言》、《屈子文学之精神》、《叔本华之哲学及教育学说》等,均有影响。在戏曲理论及戏曲史研究方面,成就最为突出。主要论著有《宋元戏曲史》、《戏曲考原》、《优语录》、《唐宋大曲考》、《古剧角色考》、《录曲余谈》、《曲录》等,被誉为中国戏曲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填补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空白。本书为王国维据南词本《南唐二主词》,补遗十二首别辑而成的。后附校勘记。校勘记称,是集概据别家词集及《花间》、《尊前》、《花庵》、《草堂》、《南唐书》、《全唐诗》历代诗余诸书,至于《花草粹编词统》等,则未引用,因此尚不算全备。即其所引诸书,亦未详尽。如第十八阕后主〔捣练子令〕,旧注出〔兰晚曲令〕。《碧鸡漫志》“曲令”作“曲会”,国维谓作“令”为“长”。考明吕远刊本亦作兰晚曲会。曲会者,会集众曲之谓。冯延巳《阳春集》,旧校称《兰畹集》,集会谊同,国维之说,未可为典要。第三十阕〔谢新恩〕,旧注以下六词真迹在孟郡王象。国维谓第三十一、第三十三两阕为〔临江仙〕,不知〔谢新恩〕即〔临江仙〕之异名。又南词本〔捣练子令〕,词下注云:此词见《两清诗话》,七字当为下一首〔浣溪沙〕之注,不知何以次于前首。诸如此类,是为疵点。有《晨风阁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尉缭子直解

    五卷。明刘寅撰。刘寅生卒年及仕履皆不详。四库馆臣从其《三略直解》书自题前辛亥科进士,考太学进士题名,知其为洪武间人,籍贯崞县(今属山西)。张纶《林泉随笔》称太原刘寅著《六书直解》。今人余嘉锡先生考其所

  • 漕政举要录

    十八卷。明邵宝(详见《左》)撰。本书写于正德己巳(1509年)邵宝担任副都御史总理漕江北时期。共十八卷,记载明代漕政要事。卷一至卷六为河渠之政;卷七为舟楫之政;卷八为仓廒之政;卷九为卒伍之政;卷十及卷

  • 关中书院讲义

    不分卷。清孙景烈撰。孙景烈字孟阳,号酉峰,陕西武功县(今陕西武功)人。官翰林院检讨。景烈主讲关中书院凡三,因此其讲义独关中为多。景烈倡关学,全在四书;翼朱子,全在集注;一生精力,又全在《关中书院讲义》

  • 广易筌

    四卷。明沈瑞钟撰。瑞钟字德培,浙江平湖人。《平湖经籍志》卷五:“沈瑞钟,字德培,号征梅,司业懋孝子。嗜古好奇,为文深奥。以选贡知陕西雒川县。”其书前《自序》云:“先尝为《易意筌》,十九年后复为《广易筌

  • 同文备考

    八卷。附《声韵会通辑要粗释》二卷。明王应电(生卒年不详)撰。应电字绍明,昆山(今属江苏)人。受业魏校,著有《周礼传》、《书法指要》、《六书音切》与此书等。此书之作,王氏自序云:“《洪武正韵》间以小篆正

  • 奉先杂仪

    二卷。朝鲜李彦迪撰。李彦迪生卒年未详,字复古,号晦斋,又号紫溪翁,骊州人。《奉先杂仪》根据朱熹《家礼》同时参照司马光《书仪》中的祭礼以及朝鲜民俗加以变通,务从简单易行,写成一部家礼。“奉先”指奉祀先人

  • 砚北偶钞

    十二种,十九卷。清姚培谦、张景星编辑。姚培谦字平山,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人喜事好义,多刻巾箱小本图书,有《春帆集》、《自知集》、《松桂读书堂集》等。张景星字西圃,云间(今江苏松江之古称)人,事迹不

  • 南滁会景编

    十二卷。明赵廷瑞(约1536前后在世)编,林烃又增以《十景图》。赵廷瑞,开州(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林烃字贞耀,闽县(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一

  • 易经疑问

    十二卷。明姚舜牧(1543~?)撰。舜牧字虞佐,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历任新兴、广昌二县知县。年过六十,撰《五经疑问》,八十以后,又重订《诗》、《礼》二经及此书,其《序》并载

  • 宛邱集

    七十六卷。宋张耒(1054-1112)撰。张耒,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清江县)人。北宋诗人。熙宁六年(1073)进士,历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迁著作郎、史馆检讨。绍兴初,知润州,以坐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