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唐二主词笺

南唐二主词笺

一卷。清刘继增(生卒年未详)撰。刘继增字石杳,江苏无锡人。继增得泰昌元年(1620)吕远刊本《南唐二主词》一卷,侯文灿既未曾见,而《词谱》所引,亦与此不同。与汲古阁抄本编次虽同,此多卷末〔捣练子〕一首,侯本亦无此阕。继增因以吕本为主,参校各本,并历引《南唐书》、诗话词话及宋元以来之笔记、文集等,为之笺注。凡校笺者,皆双行夹写。其原有校笺者,单行则仍保留,双行则冠原注二字。其版后失,其子遂检当日红印样本,重付铸铅排印,即今所通行之本。观其笺校,自为《南唐二主词》之善本。但中犹有可议者数端。《二主词》为南宋所编,半出真迹,最为可据。原注所引,非不可考。如曹功显即曹勋,孟郡王即孟忠厚,并见《宋史》。而继增全不留意,此其一失。〔破阵子〕一首,不似后主语气,袁文《瓮牖闲评》卷五辨论最确,而继增未引袁书,此其二失。中主〔浣溪沙〕第二首旧注,荆公问山谷云云,盖本于《苕溪渔隐丛话》五十九引《雪浪斋日记》。惟原文误作李后主,此改正为〔江南词〕。而继增不知为一事,复引《雪浪斋日记》于后,此其三失。后主〔捣练子令〕注云:“《词谱》注此词为冯延巳作,今案《阳春集》无此词,未知何据。”考《尊前集》有此词,即题冯延巳作。继增未能详考,此其四失。还有数处,继增又援用各书,又不著卷第,使阅者难于复检,亦失著书之体例。此为其失之处。有无锡公立图书馆校印本。

猜你喜欢

  • 列子

    八卷。相传战国时列御寇(生卒年不详)撰。列御寇,亦作列圄寇、列圉寇,后人尊称为列子、或称为子列子。列子学于壶丘子林,与伯昏瞀人有半师半友之交。又据本书《黄帝篇》称“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庄子·列

  • 尚书隶古定释文

    八卷。清李遇孙撰。李遇孙字金澜,浙江嘉兴人,岁贡生,生卒年不详。宋薛季宣《书古文训》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且被认为“以古文笔画改为今体,奇形怪态,不可辨识。”李遇孙则因《宋史·艺文志》有孔安国《

  • 通鉴直解

    二十五卷。明张居正(1525-1582)撰。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明政治家。嘉靖进士,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万历元年(1573)任内阁首辅。力主改革弊政,谥文忠。著有《张文忠公全

  • 华岳志

    八卷。清李榕撰。李榕,字荫伯,号云圃,陕西华阴人。华岳,山趾距华阴郭南八里许,由谷口至山颠四十里,山势陡峻,峰入半天之云。旧有《华岳全集》十三卷,题华阴县知县李时芳撰,实则汝州张维新为潼关道副使时与华

  • 易学全书

    五十卷。明卓尔康撰,《四库全书》已著录,内容详参十二卷本。此本为稿本,凡五十卷,内容完备。刘思生称此为原稿,较之十二卷本更为珍贵,故录此以备参考。今存稿本。

  • 四川盐法志

    四十卷。清丁宝桢(1820-1886)撰。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进士。同治六年(1867)任山东巡抚,光绪元年(1875)在济南建立山东机器局,次年任四川总督。有《丁文诚公奏稿》。

  • 横塘集

    二十卷。宋许景衡(1072-1128)撰。许景衡,字少伊,温州瑞安(今浙江温州市)人。元祐九年(1094)进士。宣和六年(1124),召为监察御史。钦宗即位,以左正言召,累迁中书舍人。高宗朝至尚书右丞

  • 画禅

    一卷。旧本题作明释莲儒撰。其生卒年与事迹不详,只书中自称“白石山衲子”。从“释”、“衲”二字可推测是个僧人。此书所记也都是能画僧人,从惠觉开始直至智海,共六十余家。但其中多有挂漏,如元代僧人:绝照见于

  • 可知编

    八卷。旧本题明杨慎(详见《谢华启秀》)撰。本书也是隶事之书。但是《升庵书目》并未载此书。本书分天、地、人三部。又分子目三十八。援引踳驳,也许为坊贾之依托。

  • 琴谱正传

    六卷。题明无锡宋仕校正,杨嘉森编,后又有梧冈道人黄献跋。跋中称“少学琴于司礼监太监戴某,刻谱以广其传”。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有黄献《梧冈琴谱》十卷,注云:“献字仲贤,西平乐人。宪忠时为中官。嘉靖丙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