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龙虎经注疏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生卒年不详)撰。王道,武士,自题“保义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挥使”(见此书原序)。据此书原序,王道称自己志学之年,喜闻道家内丹外丹之学,曾依丹方炼外丹未成,后遇真师指点而悟出修丹之理法,但因家贫,不能采丹材铸鼎器专心修炼,以一介武弁,隶职王府。因后来阅读《龙虎经》(即《古文金碧龙虎大丹经》,下文《金碧经》同此),发现行世之本谬误为多。所以他以自己心得,为《龙虎经》分章定句而作注,又以魏伯阳《参同契》证其义,引申而为疏。以辨药材之真伪,金石之异同。自序称本不想以此书传于后世,但因其故友太乙宫养素庵道士周真一印证后上奏给朝廷,他也因此受到皇帝诏见,所以此书也流传于世。据其序知此书成于淳熙十四年(1187)。书名为《古文龙虎经注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书上卷十三章,中卷六章、下卷十四章,计三十三章。书中尽驳外丹诸术,强调真铅真汞非五金八石、硝霜浆露等不同种类的物质之可炼,也非阴道一九、六欲七情、灰心兀坐、存想三一之能修;认为日魂月魄为真铅真汞,从无质以生而有灵质;万物动静莫不由;如果安炉立鼎造神室,抟日月之根,运水火之变,不失天符之旨,就会大药神丹可得。文中所谓炉鼎神室等,都是比喻之词,而非实际土灶铁鼎屋宇等类器物。此书卷后附《攒簇周天火候图》和《金火相交生药图》,以明“龙虎动静,金木玄功”。篇末附《古文龙虎经注疏后序》,总其要旨,言龙虎汞铅金华黄芽有无之形,述《龙虎经》及《参同契》所谓乾父坤母日魂月魄真友交合气化液结之质。此书撰成后,首先得到道士周真一的赏识,称此书“事显而言直,理明而义详。”认为王道“深得《参同契》、《金碧经》)之密意”(见卷前《进古文龙虎经注疏奏札》)。后世学者对此书也颇为推重,《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都著录此书。清代学者对王道其人不以为然,但认为其书言之成理而不废。然此书虽非经典之作,而对于后世修身养生及学者对《参同契》、《龙虎经》等古籍的研究,实有助而无弊。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静学文集

    一卷。明王叔英撰。生卒年未详。王叔英,名原采,以字行,浙江黄岩人。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儒、林佑并征至。王叔英固辞还乡。后以荐官仙居训导,改江西德安教授,迁湖北汉阳知县。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

  • 氏族笺释

    八卷。清熊峻运(生卒年不详)撰。熊峻运字在湄,新建(今江西省崇仁县)人。本书取百家姓氏,以文义别为纂次。共四百六十八姓,每姓各缀以四六俪语。

  • 四游记

    不知编者何人。小说合集,汇编明代四种神魔小说,所叙都是佛道两教神怪故事。成书时间有先后,语言风格也不统一。《东游记》一名《上洞八仙传》,又名《八仙出处东游记》,两卷五十六回。署名“兰江吴元泰”,作者生

  • 隶书正讹

    二卷。明吴元满撰。参见《六书正义》。是编系专辨隶楷形音训诂差误之作。据吴氏自序说:明隆庆间,南都太常卿邢一凤,仿戴侗《六书故》目录,依偏旁考订文字讹谬,撰《同文正要》一书,有资于后学。惜其未能锓版,广

  • 晏子春秋音义

    二卷。清孙星衍(详见《周易集解》)撰。孙氏先据明沈启南、吴怀保两本校定《晏子春秋》,又合《韩诗外传》、《说苑》、《新序》、《艺文类聚》、《太平御览》诸书,推求审证字音字义,撰成此书,此书附于孙氏所校《

  • 师竹斋集

    十四卷。清李鼐元(约1791前后在世)撰。李鼐元字味堂,号墨庄,绵州(今四川绵阳)人,生卒年未详。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宗人府主事。与兄调元、弟骥元,有绵州三李之称。此集编年而不分体。始于乾

  • 文字学音篇

    五章。钱玄同著。钱玄同(1887-1939)原名夏,字中季,少号德潜,后改掇献,又号疑古。浙江省吴兴县人。1906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学习师范。1908年起,从章太炎学习国学,精研音韵训诂及《说

  • 十三经字辨

    清陈鹤龄撰。鹤龄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瑶宾,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进行补订成为此书。刻于乾隆三十年,前为校画,后为校音,颇多舛漏。所谓十三经,指《大学》、《中庸》、《论语

  • 何休注训论语述

    一卷。清刘恭冕(约1826-1885)撰。恭冕字叔俛,江苏宝应人,刘宝楠之子。自刘逢禄误认为何休有《论语注》,著《论语述何》以昌明之后,宋翔凤、戴德等争相以《公羊传》注说《论语》。是书承袭他们的学说,

  • 别本春秋大全

    三十卷。明冯梦龙(详见《春秋衡库》)撰。该书全录胡安国《春秋传》,间采《左传》史事,以备学子作时文捃摭之用。至于其他诸家之说,则仅录数条。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疑此书即《春秋衡库》。四库馆臣曾见内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