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南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撰。《阴符经考异》,又称《黄帝阴符经注解》。唐代有两种《阴符经》注本(李筌《阴符经集注》和张果《阴符经注》)流传于宋,引起宋儒研究《阴符经》者聚讼纷争,争论焦点就是《
四卷。明张梦徵辑。张梦徵,号六观居士。生平不详。此书广收历代***诗词汇为一编。其中有晋代一人,南齐一人,梁代一人,隋代一人,唐代三十四人,宋代二十五人,元代十人,明代一百一十四人,共一百八十人,作品五
一卷。清代蒋曰豫辑。此书也是蒋侑石遗书之一。由于韩诗亡佚已久,采辑困难,往往费力寻来,经考证却并非韩诗。本书即多此例。书中《芣苢》一诗引《说文·系传通释》称“芣苢,木名,实似李”,这是王肃的说法,出自
一卷。明虞淳熙(详见《孝经迩言》)撰。是书无序跋。虞氏征引诸书会及古文孝经者,录其所作驳语于其下,凡十六条。大旨拾司马贞余唾,不过征引稍广。是书缺乏新意,却对《古文孝经》持有成见,语多武断,诚不足取。
六卷。清浦起龙(1679-?)撰。浦起龙生平详见《史通通释》辞目,本书为杜甫诗的一种比较简要的注本。全书按诗体编次,共分六体,每体一卷,每卷之下又分小卷,共录诗一千四百五十八首。在注释上作者参考了清初
一卷。清潘逢禧撰。逢禧字澹如,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潘氏于凡例中云:“是书论正音,非论音韵也。然不知音韵反切,则正音不得而明,故集中先列音韵各表,为学正音者导厥源流,亦且为论音学者探其门径。”又云:
二卷。清吴翊寅撰。此书以作者所撰《易爻例》为依据,专门对周易《彖传》进行注释。依照上下经的次序,全书分上下二卷。作者认为乾坤二卦为周易之根本,十二消息卦又为诸杂卦之根本。复卦一阳五阴,姤卦一阴五阳,都
十八卷。明陈建(详见《皇明从信录》)撰。该书前几卷题名《皇明广汇记》,后几卷曰《十六朝广汇记》。汇辑洪武至天启朝时事,且于辽事记述尤详,所记诸事,间注出处。有明崇祯年间友石居刊本。
三十卷。明袁表(生卒年不详)、马荧(生卒年不详)合编。袁表字景从,荧字用昭,皆福州人。表官临州通判,为人耿介,曾以事忤权贵入狱,人叹其直,长于歌诗,有《江南春集》。此书为明诗总集,为袁表、马荧于万历四
四卷,彭赓良撰。是书为赓良所撰《九经今义》之一。袭今文家张三世之说,而以今时新学说为传。谓孟子言尧舜文王孔子,言仁政王政不忍人之政,言仁义言性善,皆传孔子大同之义,择《孟子》七篇中与有关合者,附会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