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吴梅村词

吴梅村词

一卷。清吴伟业(1609-1672)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鹿樵生,太仓(今属江苏)人。幼禀异慧,受到复社领袖张溥的赏识,被收为弟子。崇祯三年(1630)举人,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东宫讲读、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十四年(1641)告假归里。弘光朝拜少詹事。因与权臣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不久即还乡。一度隐居不出。顺治十年(1653),迫于压力,应召赴京仕清,初授秘书院侍读,升国子监祭酒。十三年(1656)以奉嗣母之丧辞归。自此,徜徉山水,留连诗酒,直至去世。吴伟业才华盖世,不仅擅长诗、词、文、曲,还精通书法和绘画。而尤以诗著称,时人将他与钱谦益、龚鼎孳合称为“江左三大家”。吴伟业诗今存一千余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反映明末清初的史事。这类诗篇,从不同角度展现出社会的风云变化,被人誉为“一代诗史”。二是反映民生疾苦和民族压迫。三是抒发救国之思,表达屈节仕清的愧疚与痛苦。在艺术上,其诗表现出激楚苍凉、风骨遒劲,同时又宛转如意、华艳动人的基本特征。其词作不多,但在词坛上却颇有影响,他的词流丽稳贴,寄慨深长。其文章,虽委曲条畅,亦有可取,但总的来说,成就不及诗词。除诗文外,还著有《秣陵春》传奇,《通天台》、《临春阁》杂剧。这些作品,都是借历史故事寄托兴亡之感,曲文典雅,故事离奇,头绪纷繁,不适于演出,但在文人中有较多的读者。其诗文集为《梅村家藏稿》五十八卷。另有史乘《绥寇纪略》十二卷,补遗三卷。本书收词九十二首。然如次章云:“误信鹤声枝上,几度楼头西望。薄倖不归来,愁杀石城风浪。无恙无恙,牢记别时模样。三章亚,小阁焚香闭坐。撼撼纸窗风破,女伴有谁来。管领春愁一个,无那无那,斜压翠衾还卧。”皆宛转低徊,凄凉哀怨。又〔贺新郎〕病中有感一阕,盖绝笔之作。词云:“万事催华发,论龚生天年竟夭。高名难没,吾病难将医药治。耿耿胸中热血,待洒向西风残月。剖却心肝今置地,问华佗解我肠千结。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为当年沈吟不断。草间偷活,艾炙眉头瓜喷鼻。今日须难诀绝,早患苦重来千叠。脱屣妻孥非易事,竟一钱不值何须说。人世事,几完缺。”历鹿牵肠,哀音低转。伟业身事两朝,贻讥当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然使后世读此词者,亦可以怜其身而哀其志。有光绪十六年(1890)刊本。

猜你喜欢

  • 经义知新记

    一卷。清汪中(1744一1794)撰。汪中字容甫,江苏江都(今扬州市)人,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诸生。七岁而孤,家贫不能上学,母亲邹氏授以小学、四子书。稍长,入书店当学徒,因此遍读经史百家,于是成为

  • 增订周易本义补

    不分卷。清苏了心撰《周易本义补》,刘祈谷增订。祈谷字俶载,生平籍贯不详。自署居于洮村。刘氏序中称:苏氏之书有讲之未详者,有极当而与制举未合者,故为之增订。苏氏取之衷旨,间参蒙引,易尚本义。刘氏删其不合

  • 礼经笺

    十七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是书《丧服》第十一行王氏笺下,有“代丰学”三字,因此,“笺曰”外往往有“学曰”,大概是其子说。此书前后没有序和跋。本书有时能够恰当地辨驳郑说。认为《士昏》席于北方

  • 凤阳府志

    ①四十卷。清耿继志等修,汤原振等纂。耿继志,字敏中,盛京盖平(今辽宁营口市)人,荫生,康熙十八年(1679)来任凤阳府知府。汤原振,凤阳府儒学教授。耿继志来守是郡,会部敕各省纂修通志,征集各郡志乘。而

  • 游静谷冲记

    一卷。清罗辰撰。罗辰,广西临桂人。静谷即在衡山县南,冲,乃湘人土话。称山之深处曲折幽邃者。此记纪甲午重阳节前夕,偕友人自中湘游南岳归,舟上闻人道静谷之奇,遂游而作。静谷山林,初入其境,枣林茂密,畦陌交

  • 玉山集

    六卷。清周馥(约1913前后在世)撰。生卒年未详。周馥,字玉山,安徽建德人。生卒年不详。诸生。官至两广总督。是集有文集二卷,诗集四卷。文集卷一《兴学论》、《儒释辨》、《格致说》诸篇,探源立论,见道之言

  • 一峰集

    十四卷。明罗伦(1431-1478)撰。罗伦字应魁,改字彝正,号一峰,江西永丰人。家贫好学,樵牧携书,讽诵不辍。成化二年(1466)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擢进士第一,授修撰,因疏劾大学士李贤,谪福

  • 蔚庐文集

    四卷。刘人熙(约公元1887年前后在世)撰。刘人熙字艮生,号蔚庐,湖南浏阳人。光绪三年进士。清时官至广西侯补道,一九一五年投入反袁(世凯)运动。一九一六年七月任湖南省督军兼省长。刘人熙崇尚程朱理学,尤

  • 秦汉文尤

    十二卷。明倪元璐(1593-1644)编。倪元璐,字玉汝,号鸿宝,一号国客。浙江上虞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编修。累迁为国子监祭酒。著有《儿易内外仪》。元璐气节文章,均为世所称道。而此书庞杂特

  • 左传拾遗

    二卷。清朱元英撰。元英字师晦,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康熙四十八年(1109)进士。此书体例上模仿宋吕祖谦《东莱左氏博议》,摘录《左传》史事一百一十条,作者对其加以考订,又与吕氏《博议》之旨在发明经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