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注

周易注

①十卷。王弼(226-249)撰。王弼,字辅嗣,三国魏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义理派《易》学大家。自幼聪慧过人,十余岁就博览群书,能言善辩,并对老庄之学极感兴趣。长而好谈论儒道,尚玄谈,辞才辨逸。官至尚书郎,年二十四卒。著作有《老子注》、《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穷微论》、《易辨》、《周易大衍论》,后三种已佚。《周易》虽初为卜筮之书,但其中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孔子“赞《易》”,作“十翼”,对其哲学内蕴有所阐述,但并未完全消除《周易》一书的迷信色彩。“及秦禁书,《易》以卜筮之书独不禁”(《汉书·儒林传》)就说明了这一点。汉代,象数学派兴起,著名经学家京房、郑玄、马融、虞翻等创卦气、纳甲、爻辰诸说,又引灾异纬候解说《周易》,离孔子之学越来越远,完全背离《周易》的哲学思想,使《易》学发展误入迷信岐途。王弼力排诸儒之议,重倡义理之学,使《易》学研究风气为之一变。《经义考》卷十引黄宗炎说:“辅嗣生当汉后,见象占之牵强拘泥,有乖于圣教,始一切扫除,畅以义理,天下之耳目焕然一新,圣道为之复睹。”归纳起来,王弼对《易》学的贡献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对象数学的穿凿附会给予彻底批判。《周易略例·明象》说:“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征。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爻苟合顺,何必坤乃为牛?义苟应健,何必乾乃为马?而或者定马于乾,案文责卦,有马无乾,则伪说滋漫,难可纪矣。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原,巧喻弥甚。”第二,王弼对孔子《易》学有所发展。明确提出“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卦者,时也,爻者,适时之变者也”(《周易略例·明卦适变通爻》)等著名论断,丰富、完善了义理派《易》学的理论体系。但是,王弼之说也有消极的一面,即《经义考》卷十引晁说之曰:“《易》杂《老》、《庄》而专明人事,则自王弼始。”以老庄学说中的无为思想解《易》,是抛开《易》学原有的唯物主义思想,而定以唯心主义基调。但总的说来,王弼重兴义理派《易》学,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功不可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评价至为公允:“平心而论,阐明义理,使《易》不杂于术数者,弼与康伯深为有功;祖尚虚无,使《易》竟入于《老》、《庄》,弼与康伯亦不能无过。瑕瑜不掩,是其定评。”王弼《周易注》,《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六卷,另有《周易略例》一卷。未注《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晋韩康伯补之,为《系辞注》二卷,《说卦》、《杂卦》、《序卦》另合一卷,计三卷。《隋书·经籍志》别有著录。韩康伯(322-380),晋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人,名伯,字康伯,以字行。少聪慧,留心文艺。举秀才,征佐著作郎,皆不就。简文帝居藩,引为谈客,后曾为豫章太守、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等职。年四十九卒。韩康伯在王弼《周易注》、《周易略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排斥象数学,从义理角度说《易》,对《易》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其不足之处,即《经义考》卷六十九引王祎说:“疏略而无据”,但终究瑕不掩瑜。《新唐书·艺文志》、《旧唐书·经籍志》皆著录王弼《周易注》七卷,是合六卷《周易注》与《周易略例》一卷。王俭《七志》称王弼《周易注》为十卷,盖并王、韩之书合为一书计。孔颖达合王、韩之注作《周易正义》,该书大行,诸家皆废。有明赵藩味经堂刊本,明闽刊本,明葛鼐《十三经古注》本,清武英殿仿宋相台岳氏本,万青选稽古楼十三经注本。收入中华书局1980年版《王弼集校释》。②六卷。清李士轸撰。李士轸字嗣香,天津人。光绪庚辰(1880)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此书仅注上下经文,不及十翼。可能是佚书。书中依经立注,明白晓畅,所引多宋人之说,后附自己所得,皆成一家之言。书未刊行,仅见于周馥《周易汇参》中。有家藏抄本。

猜你喜欢

  • 人海记

    二卷。清查慎行(详见《周易玩辞集解》)撰。该书为笔记小说,记载明代及清初的朝野遗事、里巷传闻、风物景观等,内容颇杂。有些内容系转录前人之书,标明出处,如《长安客话》、杨士聪《玉堂荟记》、冯梦龙《快雪堂

  • 中庸说

    一卷。刘师培(1884-1919)撰。师培字申叔,江苏仪征(今江苏仪征)人。著有《春秋左氏传例略》、《礼经旧说考略》、《周书补正》、《逸礼考》、《太誓答问驳义》等。是书大旨据《春秋左氏传》以证《中庸》

  • 汉诗音注

    五卷。《汉诗评》五卷。清李因笃(1631-?)撰。李因笃字子德,又字天生,富平(今属陕西)人。明诸生。见天下大乱,走塞上访求奇士,与之报国,无应者。归而闭户读书,博闻强记。于经学方面造诣颇深。康熙间荐

  • 寄园寄所寄

    十二卷。清赵吉士(1625-1703)撰。赵吉士字天羽,安徽休宁人,顺治八年浙江乡贡进士,康熙七年授山西太原府交城知县。为百姓干了许多好事,如提倡种柳,凿龙门渠,灌溉田地等。康熙二十三年(1684)授

  • 平养堂文编

    十卷。王龙文(1863-1923)撰。王龙文,字泽寰,湖南湘乡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后因同情义和团落职。是集由王先谦以公钱刊行。其卷一,上为《续志林》、下为《史佩》,皆评论史事者。卷二以

  • 解州安邑县运城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言如泗修,熊名相、吕滥等纂。言如泗,昭文人,先贤言子裔。由恩贡教习授知县,历任垣曲、闻喜。后升保德州知州,政声甚嘉。乾隆二十六年(1761)题补解州。熊名相,贵州大定县人。出身拔贡,

  • 名山洞天福地记

    见《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 德兴县志

    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孟庆云等修,杨重雅等纂。孟庆云,字子卿,浙江会稽(今绍兴县)人,同治八年(1869)任德兴县知县。杨重雅,江西德兴人,官翰林院检讨、甘肃按察司按察使。《德兴县志》同治十一年(1

  • 墨庵经学

    清沈起撰。起明末清初人,生卒年不详,字仲方,秀水(今浙江嘉兴县)人。明末诸生,后出家为僧。除此书外,还著有《学园集》、《今国语》、《宗门近录》等。此书包括五种,一为《大易测》,分《图象疏义》、《字画订

  • 郊特牲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