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嘉鱼县志

嘉鱼县志

①三卷,明莫震修,孙允恭纂。莫震,字震威,吴江县人,正统六年(1441)进士,官嘉鱼知县,后升福建正平府同知。县志于明洪武、永乐中奉文修纂,图志期限紧迫,难免遗漏。正统元年(1436),教谕卢陵、刘池蕴校订编辑,邑人江西教谕李朝宗捐赀刊之。莫震莅任八年,凡目见耳闻,足迹所至,邑中山川物产,风土习俗,县治疆域沿革之由,人才仕宦出处,学宫廨舍城郭坡池,嘉鱼一县之事,不可无志。虽有前志,但其间多略而不详,简而未备。故搜访故实,参考图志,较其踳驳,芟其繁芜。如水利、储积等缺者补之,职役、公署等简则增之,科贡著其出仕之由,名宦录其已成之迹。正统十四年(1449)刻印,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自建置至公署,中卷自学校至古迹,下卷自宦迹至诗文,共二十六目。邑中典章文物,灿然在备。千顷堂书目载莫旦撰《嘉鱼县志》,莫旦,莫震之子,是震字之误。② 三卷,清李元震撰。李元震,浙江严州人,进士,官嘉鱼知县。嘉鱼,山川秀丽,民俗浑朴,人物文章,彬彬有儒雅之风,忠孝节义之事,自古迄此,多闻多见。县志自正统十四年县令莫震增修后,三百年来,无修葺者,且莫志仅存缮写一册。李元震深恐邑志不修,日久散佚,后人将无从考订,乃考旧志,搜辑轶闻,或于旷代残碑中录其文章,或于先民遗集中征其事实。如山川、形胜等类,缺者补,城池、街市等类,略者详。风俗考其移易之由,人物访其出处之迹。建置、沿革仍其旧,杂志艺文广为增,于康熙十年(1671)书成。《嘉鱼县志》康熙十年刻本。全书三卷,分目二十六,区别成类,各以小序冠诸首。一邑古今事迹,较前志完备。此志为邑人所珍重,但兵燹频频,风霜屡易,仅存中卷,与莫志同为残本。③ 八卷,首一卷。清汪云铭修,方承保、张宗轼撰。汪云铭,字箴三,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举人,官嘉鱼知县。方承保,本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举人。张宗轼,本县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举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各县奉檄修辑邑乘,汪云铭搜得莫志、李志、张志三本,细为校阅,深叹张志胜于莫、李二志。然此时已上距张志五十余年,这期间,名物移易,风土变更、仕宦行政递迁,学术词章显著,及孝义节烈贤达隐逸代有人兴,事随时异,应改与应增者甚多,乃延方承保、张宗轼等人,依据张志,广求轶闻。五十五年(1790)脱稿成书刻印。卷首列图考、旧序、新序、修志姓氏、目录、凡例,此张志所无。卷一至卷八,总纲与张志同。子目前四卷无所损益,卷五至卷八艺文志中,疏记、书序、杂体、诗赋各以其类,分列细目。秩官志、选举志二类,易名官爵。张志阙疑错误颇多,其则一一指出,悉改正增补,未指明者,无从考证的仍从旧本。人物志中各传,本诸张志,未曾改良。此志基本承袭乾隆张其维志,增益征诸近闻,此传足与张志相提并论。

猜你喜欢

  • 续博物志

    十卷。南宋李石撰。(旧题晋人李石,误)。生卒年不详。李石字知己,号方舟,资阳(今四川资阳)人,南宋文学家。李石好学,善著文,有气节,少从苏符尚书游,举进士高第。绍兴末,以荐官太学博士,历成都转运判官。

  • 李忠定奏议

    六十九卷,附录九卷。宋李纲撰。李纲(1083-1140),字伯、纪,北宋邵武(今属福建)人。政和进士。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当时任太常少卿的李纲上御敌五策,并请传位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

  • 净慈寺志

    二十八卷。清释际祥纂辑。净慈寺创建于吴越,至明天启间,住僧大壑,始修寺志十卷。清乾隆初,僧篆玉葺续志,裁去数十页,皆大辂椎轮之作。雍乾之际,屡奉特旨修葺,遂为东南巨刹。全志28卷,卷首谕旨、御制文、御

  • 四书疑言

    十卷。清王廷植撰。廷植榜名廷柱,字实丞,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山东兵备道。是书首有李元度序、陈三立序、毛庆藩序及书,又有自作凡例。疑注疑朱注,《大学》就旧本解释,义未尽者别为说,《中庸》也统释

  • 调象庵稿

    四十卷。明邹迪光撰。迪光字彦吉,江苏无锡人,万历进士,官至湖广提学副使。(生平详见《郁仪楼集》条)。是集前有万历三十三年(1608)自序,称:“自《郁仪楼集》出后,更四载而得诗千七十六首,文一百十九首

  • 柳枝集

    二十六卷。明孟称舜(详见《酹江集》十卷残本)编。此集题孟称舜评点、潘可传订正。收元、明人杂剧二十六种,其内容多写爱情故事。风格以“婉丽”者为主,取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意,名为《柳枝集》。其中元

  • 四书本旨

    三十三卷。清韩逢吉撰。逢吉,字旋元,鄢陵(今河南鄢陵)人。著有《周易易简注》、《礼记辑要》、《传道秘录》、《河洛解》、《格物记》、《行习录》、《偶得录》、《顾諟录》等书。是编凡《大学》一卷,《论语》二

  • 太平御览

    一千卷。初名《太平编类》,又称《太平总类》、《太平类编》。北宋李昉(925-996)、扈蒙等十四人,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奉宋太宗之命编撰。历经八年编成此书。据宋敏求《春明退朝录》所载:书成之后,

  • 读淮南内篇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四种。鸿庆校《淮南子》,参考了王念孙《淮南内篇杂志》、俞樾《淮南内篇平议》等书,共校订一百七十六条,如在《俶真训》篇中,有始者一节,引

  • 史记

    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褚少孙补。司马迁(前154-前86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是司马谈之子。司马谈任武帝太史令,有修史的任务,但未完成。司马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