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贯一解

四书贯一解

十二卷。清闵嗣同撰。嗣同字来之,号双溪,乌程(今甘肃古浪县南)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四年(1675)副榜贡生,官景宁县教谕。该书不录经文,于每章总解经义,取诸儒之说并以己意加以贯通,如其说有异,则别附于后以备参考。

猜你喜欢

  • 迂亿

    四卷。明贺应保(详见《传家迂言》条)撰。此书与贺应保所作《迂议》体例相近,大概书撰成后,即各立一名,而实际上为正、续集。第一卷皆为解《四书》之语。其学说以王守仁心学为主,因此多与朱子相龃龉。其它三卷多

  • 师伏堂笔记

    三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皮锡瑞生平事迹详见《易经通论》。皮锡瑞为学博贯经史,遍读经、史、子、集诸部之书,每有考订心得,随笔记述,以成此书,因慕西汉今文学大师伏生,署所居曰“师伏堂”,据

  • 经传摭余

    五卷。清李元春辑。李氏除著有《诸经绪说》外,又辑了这本书。“绪说”是说自己的心得,此书则辑前人类说。首有“小引”,称“所纂数纪典故中,有‘经艺’一门,此摭其余”等等。关于《易经》,则有《易同类句》、《

  • 吴社编

    一卷。明王稚登(1535-1612)撰。王稚登,字伯谷,一作百谷。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幼年即有文名,善诗文词曲,工书法,嘉靖末年入太学,后召修国史,未行而卒。著有《吴郡丹青志》,《奕史》等。《吴社编

  • 西台奏议

    一卷;京兆奏议一卷;附曲徙录一卷。清杨素蕴撰。杨素蕴字筠湄,一字退庵,宜君(今属陕西宜君县)人。顺治进士,曾任东明知县,后授御史之职,为人亢直敢言,前后上章十几次,皆切中时弊。因疏劾吴三桂,而遭降职。

  • 青郊诗存

    六卷。梁焕奎(生卒年未详)撰。生平详见《青郊六十自定稿》(辞目)。焕奎性耽吟咏,篇什颇多。民国元年(1912),其弟焕均因裒辑删汰,益以入民国后所为诗,别为《六十定稿》。彼篇分体,而此本则系编年。两本

  • 南阳府志

    十二卷,明杨应奎纂修,曹鼎、谢崇补遗,张嘉谋校注。杨应奎,字文焕,山东益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嘉靖初年来任。张嘉谋(1874-1941),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

  • 检韵

    一卷。清朱骏声撰。参见《说文通训定声》。是编系为检索收入《说文通训定声》各字的韵目而作。《说文通训定声》一书以声为经,以义为纬,析《说文》九千余字为一千声,归为丰、升、临、谦、颐、孚、小、需、豫、随、

  • 论语浅解

    四卷。清乔松年(1814-1875)撰。松年字健侯,号鹤侪,徐沟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官至东河总督。著有《藦萝亭札记》等。松年长于经世之才,故其说重经世致用。是书用浅显语句解释《论语》,故名

  • 茶花谱

    三卷。旧本题朴静子撰。朴静子,生平事迹均不详。著有《茶花谱》一书。是书前有康熙己亥(1719)自序一篇,称此书是其在漳州为官时所作。认为茶花以闽南为最多,但尤以日本洋种最为有名。是书上卷为花品,记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