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声切韵表

四声切韵表

一卷。清江永撰。此书作于康熙年间,《四库全书》收入“小学类存目”。是一部从古音研究角度分析和表现《广韵》音系的韵图。江氏对明清时代表现“时音”的韵图不满,认为应遵照中古韵书、韵图体制制作韵图。他说自己的著作是“依古二百六韵,条分缕析,四声相从,各统以母,别其音呼等列。本字之切,即注本字之下,开卷了然。”其审音标准有三:一以开合分、一以等分、一以古今音分。江氏从研究上古音的角度出发,把古今音的流变作为划分中古音类的标准之一,某些音类虽然“且从今音列之”,但有一些中古韵书中本属一类音的字却分属两类、三类,如支、虞韵即如此,这种做法造成混乱,殊不足取。本书前列凡例六十二条,备论其分析考定之意,而列表于后。韵图用三十六字母代表声类,韵类分为一百零四个大类,一类之中再按等呼的不同分列为小类。声调仍分平上去入四类。列图格式是将同韵同等同呼的字列为一栏,各类字音依类相从。每栏纵列四声相应的各个韵部,横列三十六字母。纵横交合处列字,各字下注明《广韵》反切,有些切语江氏曾加以改作。韵图形式与《切韵指掌图》及《四声等子》接近,只是没有分为独立的图而已。江氏提出“数韵共一入”之说,韵图将入声字兼配阴、阳,在凡例中他对这种处置有详细说明,主要根据是古音中的阴、入韵字通押和偏旁互谐。江氏之说得到丁显的赞赏,受到夏燮《述韵》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的批评,“数韵共一入”之说对分析上古音系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四声切韵表》有应云堂原刊本及《贷园丛书》本、沔阳陆建瀛刊本(合《古韵标准》、《音学辨微》),另有光绪二年(1876年)浔阳李氏刊本、民国壬申(1932年)湘潭孙氏家塾刊本等。

猜你喜欢

  • 蕙风簃随笔

    二卷、二笔二卷。清代况周颐撰。此书与作者所撰《香东漫笔》大致相同,只是其考论金石的地方较少,涉及佛学也仅是记述其名义而已,而记述掌故、版本、诗词及名人轶事之处居多,中间夹有字句考订等内容有可取之处。此

  • 东泷遗稿

    四卷。明彭教(1436-1480)撰。彭教,字敷五,号东泷,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讲。著有《东泷遗稿》。是稿凡四卷,其中诗文多为应酬之作。据集前李东

  • 月波洞中记

    二卷。不著撰人。此书见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为一卷,称老君记于太白山月波洞,凡九篇。晁公武《读书志》所言与郑樵基本相同,只是又说此书系唐任逍遥得之于太白山月波洞石壁上。今所传本系《永乐大典》所载。

  • 三忠传

    一卷。清末荣禄(1836-1903)编辑。荣禄满洲正白旗人。满族。瓜尔佳氏,字仲华。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军机大臣,助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该书记其祖父塔斯哈、伯父长瑞、父亲长寿。塔斯哈官至喀什葛尔

  • 桐乳斋诗集

    十二卷。清梁文濂(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文濂,字次周,号溪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文濂工诗。本集计收诗九百余首,同时的唱和之作也间附其中。杭世骏作序,称其“壮游时南浮衡阳,北抵碣石,践历嵩华,

  • 星烈日记汇要

    四十卷。清方玉润撰(生卒年不详)。此书又名《鸿濛室丛书》,内容较广,分《志道》、《经义》、《史论》、《诸子》、《经济》、《文学》、《游艺》、《涉历》等类。卷首有《年表》二卷,卷末有《纪梦》一卷。此书对

  • 木钟台集

    无卷数。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此编共收唐枢所著理学之书二十九种,即《礼元剩语》一卷、《真谈》一卷、《一庵语录》一卷、《游录》一卷、《周礼因论》一卷、《因领录》一卷、《三一测》一卷、《咨言》一

  • 枕谈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陈继儒在自跋中说:“吾尝读古人书,往往承袭纰谬,至有近在目前,可以意解者,乃不能互相扬榷,殊足邪揄。偶与儿辈洗鴂而谈之,随谈随录,藏于枕中”,故名之曰《枕谈》

  • 玉函山房辑佚书

    五百九十四种。清马国翰(1794-1857)辑。马国翰,字词溪,号竹吾,山东济南人。道光年间进士,官任石泉、云阳知县、陇州知州。著有《玉函山房诗集》、《夏小正诗自注》等。其《玉函山房辑佚书》是规模巨大

  • 学诗绪余

    不分卷。清潘锡恩撰。锡恩字醇甫,安徽泾县(今安徽省泾县)人,嘉庆辛未(1751)进士,生卒年不详。此书是就徐士俊所撰《三百篇鸟兽草木记》而作的考释。只涉及鸟、兽、鱼三篇。徐士俊原文,当有鸟、兽、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