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声篇海

四声篇海

十五卷。金韩孝彦(生卒年不详)撰,其子韩道昭(生卒年不详)修订。韩氏父子为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孝彦字允中,道昭字伯晖。他们还把此书所收的字改为按韵编排,成《五音集韵》一书。二者相并而行,与《集韵》、《类篇》相并之例同。韩孝彦于金章宗明昌、承安间(1196年,是年章宗改元)编成,初名《五音篇》。以《玉篇》、《类篇》、《龙龛手镜》为基础,共分五百七十九部,依三十六字母排次,凡同一字母之部又按平上去入四声定其先后。至于每部之内的字则按笔画多少编排。总共收四万二千七百七十一字。而后韩道昭于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改并为四百四十部,所合并的一百三十五部,原则是“以大从小”,“以合从单”、“形近归一”。至金卫绍王崇庆元年(1212),全书修订告成,共收五万五千一百一十六字,增加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字。所增之字大都是从《搜真玉镜》中搜集来的,还有一些是“减笔俗传之字”。《四库提要》评论说:“殊体僻字,靡不悉载。然舛谬实多,徒增繁碎。”这个改编增补本叫《五音增改并类聚四声篇海》,后简称为《五音类聚四声篇海》,又简称为《四声篇海》。此书在我国古代字书中收字最多,《康熙字典》尚比它少八千多字。据韩道升序所言,是书取材于《玉篇》、《余文》、《奚韵》、《类篇》、《龙龛手镜》、《川篇》、《对韵音训》、《搜真玉镜》、《俗字背篇》九部字书,可见它是前代字书的汇编,它所保存的丰富资料是很有价值的。明成化三年(1467),僧文儒、思远、文淳等将《四声篇海》与《五音集韵》合并刊行,名曰《篇韵类聚》或《五音篇韵》。今天所解见到的最早刻本成于明成化七年(1471),后又有正德十年(1515)、正德十九年(1520)本。明代书贾据之辑《篇海类编》二十卷,托名宋濂撰、屠隆订正。荒谬舛讹,识者讥之。《四声篇海》遂又简称《篇海》,今仅有明人刊本,《四库全书》未收,仅在《存目》中著录。

猜你喜欢

  • 道德真经集注杂说

    二卷。宋彭耜(详见《道德真经集注》)撰。古来推崇《老子》的学者,从朝廷命官到隐逸方士,其人数之多,不可胜数;又有帝王凑其趣,更有不知名者杂其间。众家著述之丰,可谓汗牛充栋。彭耜所撰《道德真经集注杂说》

  • 韩非子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1717-1795)撰。卢文弨,字召弓,浙江余姚人。乾隆十七年(1752)中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喜欢校书、有《群书拾补》。《韩非子拾补》是收入《群收拾补》的第二十六种书。卢文弨

  • 公子书

    三卷。明洪武中熊鼎(生卒年不详)等奉敕撰。熊鼎字伯颖,临川(今江西临川西)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洪武初历浙江佥事,分部台、温,尽迁方国珍属官悍将于江、淮间,居民始安,历山东佥事。熊鼎以强直著称于

  • 图史提纲

    三卷。清胡宣庆撰。胡宣庆,著有《水道源流》五卷。胡宣庆历游山川,迹遍天下。其以为古言山川者,必祖昆仑;言元会者,必师大挠;言统绪者,必自盘古。此《一统志》、《二十二史》、《资治通鉴》、《紫阳纲目》及《

  • 音切谱

    二十卷。清李元撰。李元(?-1816)字太初,号浑斋,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举人。尚著《声韵谱》、《春秋郡国考》、《五礼撮要》、《易学集解》等,所著仅《音切谱》、《声韵谱》

  • 钱南园遗集

    五卷。清钱沣(约1739-1795)撰。钱沣,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进士,初为翰林,后考选江南道监察御史。曾诛甘肃昌赈折捐案罪首王亶望,劾诛山东巡抚国泰。平生清贫,刚直不阿。钱沣诗文向不存稿

  • 屏南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沈钟纂修。沈钟,号鹿坪,江南武进(今江苏武进)人。康熙举人。乾隆元年(1736)任屏南县知县。建置经营,心力交瘁。罢官后囊中空空如洗。时有政名,以廉著称。沈钟任县令后,立意修志,几经

  • 续修江陵县志

    六十五卷,首一卷,清蒯正昌等修,胡九皋、刘长谦、黄诗笙撰。胡九皋,字鹤樵,湖北荆门州人,监生。刘长谦,字吉人,本县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官国子监学正。黄诗笙,本县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

  • 四书讲录

    五卷。清胡统虞撰。统虞字孝绪,湖南武陵人,官国子监祭酒。是书一卷《大学》,二卷《中庸》,三卷《上论》,四卷《下论》,五卷《孟子》,系统虞在金台社为诸子讲学,其子觐征录而存之。统虞学宗阳明,唯不甚驳难朱

  • 春秋摘微

    一卷。唐卢仝(795?-835)撰,清李邦黻辑。卢仝,号玉川子,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代诗人。家贫好著书,初隐少室山,不求仕进,征谏议大夫,不应。曾作《月烛》诗,讥讽当时宦官,韩愈称其工。甘露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