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末真论
一卷。比利时柏应理(详见《百问答》)撰。《四末真论》一书根据天主教有“四末”之说,即死候、审判、地狱、天堂,柏应理发挥其说编撰而成。书后附有传教士高一志撰的《终末之记甚利于精修》一文。有康熙十四(1675)年初刻本。有土山湾慈母堂重印本。
一卷。比利时柏应理(详见《百问答》)撰。《四末真论》一书根据天主教有“四末”之说,即死候、审判、地狱、天堂,柏应理发挥其说编撰而成。书后附有传教士高一志撰的《终末之记甚利于精修》一文。有康熙十四(1675)年初刻本。有土山湾慈母堂重印本。
十卷。唐李隆基(详见《御注道德真经》)撰。唐玄宗开元二十年(732),曾有左常侍崔沔与道士王虚正、赵仙甫等学士参议修《老子疏》。李隆基撰《道德真经注》之后,又采诸臣之说,作《道德真经疏》。其书《释题》
八卷。明陈祖纂。祖字伯玉,武进(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崇祯甲戌(1634)进士,官兵部主事。是书前列读书二十四观,次为通考,次为总论。每篇之前,皆并列《集传》、“小序”之文,而以《集传》居“小序
四卷。明叶秉敬(生卒年不详)撰。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荆西道布政使参议。学问淹通,著书四十余种。主要著作有《字孪》、《韵表》、《书肆说铃》、《明谥考》
一卷。宋马纯撰,生卒年不详。马纯字子约,自号朴徽翁,单州武城(今河北武城)人,绍兴中为江西漕使,隆兴初以太中大夫致仕,居越之陶朱乡,搜集见闻著此书,故名曰《陶朱新录》。此书自宋以来史志及各家书目均不载
无卷数。明释以本(生卒年不详)撰。释以本,字以轩,别号亦已,又号师岳叟,苏州(今江苏苏州市)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所载天启四年董其昌所记玉玺事,则可推断释以本当在董其昌之后。书中又称:先生每书竟,
四卷。明吴敏道撰。敏道,字日南,别号南华,又号射阳畸人。宝应(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年(1575)充贡生。敏道少承祖泽,喜藏图籍,素性恬淡,不履公侯之门。又乐道奉母,数十年如一日。以布衣终。
三十卷首四卷,清刘炯修,张怀渭等纂。刘炯,曾任资州知州。资州有志始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纂修者为知州三韩朴怀德。兹编则为续康熙志而作。《资州直隶州志》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共三十卷。卷首
一卷。书者与刻者皆不知姓名。其字高不过一寸,每行十字。宋代贾似道曾缩《兰亭》为小册,名之《玉枕》,为法帖中之最小者,但其高也有数寸。而此册中字之小,从来刻帖者不曾见,字数超万,楷法工整,不知当时如何奏
十三卷。首二卷。清童槐(生卒年不详)撰。童槐字晋三,一字树眉,号萼君。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庆进士,官至通政使副使。熟谙当代典章,四明文献。工书。著有《今白华堂集》、《今白华堂诗录》、《补雅》、《过
见《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