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卷。明杨慎妻黄氏撰。其生卒年未详。是书虽标黄氏撰,但其所作实数不多。黄氏为杨慎之妻。杨慎(1487-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世宗立,充经筵讲官
十二卷。不著撰人。是编汇辑《张小山小令》二卷、《乔梦符小令》一卷等,共六七种,书随刊随印,散见各处,不知所刻共有多少种。以所汇刻者皆由元迄清诗词小令,故题曰元清小令。每卷所记,皆注其年月,可以考其出处
一卷。宋晏几道(1031?-1106?)撰。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他出身宦门,但不肯攀附权贵和趋从时俗,性情孤傲耿介,所以仕途蹇仄,曾被牵连审查。本书存二百五十余阙;
一卷。清孔继涵(1739-1783)撰。继涵字体生,号蕻谷,山东曲阜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专攻《三礼》,尤精历算,校刻《微波榭丛书七种》及《算经十书》,皆称精本。著有《春秋
三十三卷。唐孔颖达(574-648)撰。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人,著名经学家。有《周易正义》十四卷,已著录。《毛诗正义》版本很多,明代以后以阮元《十三经注疏》本为最佳。而《宋椠本毛诗正义残
十二卷。明丁元荐(1563- 1628)撰。丁元荐,字长孺,浙江长兴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著有《西山日记》。此集为丁元荐文集。共十二卷。元荐初受业于许孚远,又从于顾宪成,入东
三卷。旧本题鬼谷子撰。唐李虚中(762-813)注。李虚中,字常容,魏侍中李冲八世孙。进士及第,元和中官至殿中侍御史。翰愈曾为作墓志铭,见于《昌黎文集》,墓志铭说:“最深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
十二卷。明张九韶(生卒年不详)撰。张九韶生平亦不详,著有《元史节要》。本书仿王应麟《小学绀珠》的体例。以数记事。分十二门,共一千一百二十五条。便于检阅。有李登序,谓其超出乎《类聚》、《通考》等书,则过
二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念孙字怀祖,号石臞,江苏高邮人。乾隆进士,官至永定河道。王氏为清代著名音韵训诂学家,探究古书文义,以形、音、义互相推求,多有创见。著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
二十卷。清黄文莲撰。黄文莲字星槎,号芳亭,上海人。此书是以苏传、蔡传为主,二传不详备的地方,就采取其他诸说来补充。在书首自序里,黄文莲说:《尚书》文字最古,汉、唐以来注家以百数,而苏东坡的《书传》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