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圣武记

圣武记

十四卷。清魏源撰。魏源(1794-1856),字默深,湖南邵阳(今邵阳市)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成进士,后为江苏高邮州(今高邮县)知州。***战争时期,他在浙江参加了抗英斗争。***战争后,清廷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开始丧失。对此,魏源感到十分忧愤,于是借观史馆秘阁官书,参以士大夫私家著述,以及故老传闻,经过认真的排比和研究,撰写成《圣武记》十四卷,约四十余万言。此外,他还著有《书古微》、《诗古微》、《海国图志》、《元史新编》、《董子春秋发微》、《默觚》、《筹河篇》、《筹漕篇》、《筹鹾篇》等书,并协助贺长龄编辑《皇朝经世文编》。其中,《圣武记》是最具时代特色、最能反映魏源思想的著作之一。全书十四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前十卷)分“开创”,“藩镇”,“外藩”,“土司和苗瑶、回民”,“海寇、民变、兵变”,“教匪”六个类目,每个类目下有若干子目,第二部分(第十一至十四卷)为“武事余记”,子目有:兵制兵饷,掌故考证,事功杂述,议武五篇。全书的年代断限为:从满洲的源流起,直至嘉庆十八年(1813年)清廷镇压林清、李文成领导的天理教起义止。《清史列传·儒林传下二》说魏源“性兀傲,高自标树。惟论古今成败、国家利病、学术本末,反复辨论不少衰,四座皆屈。”正是这种关心国家成败和***战争后有感于时局的激愤,使魏源在《圣武记》中,通过探讨清廷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其执行的政策,详细地论述了清朝自“开国龙兴”,中经康乾盛世,至嘉庆时衰落的全过程,进而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教训。该书中的《武事余记》四卷,实际上是他为求富国强兵而提出的改革方略,很有见地。当然,《圣武记》也有记载失实和谬误之处。如把沙皇俄国侵略中国东北的领土说成是“瓯脱地”(卷六),把原本为中国领土、后经《尼布楚条约》确定为中国的土地说成是“东北数千里不毛之地尽隶版图”(卷六),把台湾说成是“自古不属中国”,这些都是不符合中国历史实际的谬论,是极端错误的。《圣武记》问世后,由于它宣扬的富国强兵思想引起了世人的共鸣,因而颇受欢迎,成为一种畅销书。魏源生前,该书就有道光二十二年本、二十四年本和二十六年本;就书的类型而言,有刻本、石印本、铅印本。解放前,上海申报馆根据道光二十六年本翻印的铅印本,还增加了“道光洋艘征抚记”上下二篇。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韩锡铎、孙文良标点的《圣武记》(上、下两册),该书以道光二十六年本作为底本,用道光二十二年本、二十四年本及其引用诸书进行了校改,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版本。

猜你喜欢

  • 医经溯洄集

    一卷。元末明初王履(1332-1391)撰。王履字安道,号奇叟,别号抱独老人。昆山(今属江苏)人。官泰府良医正。少年学医于朱震亨,尽得其传。《古今医统》称其“学究天人,文章冠世,极深医源,直穷奥妙”。

  • 周礼就班

    二卷。未题撰者姓名。此书就《周礼》经文,仿照历代正史诸志及通考的写法,和类书的体制,分门别类载录。上卷为《天文》、《地志》、《君后》、《官府》、《封建》、《朝聘》、《祭祀》、《礼乐》、《典籍》、《财用

  • 毛诗古义

    二卷。清惠栋(见《周易述》条)撰。《毛诗古义》博引众家之说,以探求毛诗之古义,如“江之永矣”条,栋据韩诗以为“永”当作“羕”,以此补《尔雅》郭注及《说文》之未及;“于以湘之”条,据韩诗以为“湘”当作“

  • 诗经绎

    二卷。明邓元锡(生卒年不详)撰。邓元锡字汝极,号潜谷。南城(今河南孟县)人。为学渊源于王守仁而不尽宗其说,著有《五经绎》、《三礼编绎》、《函史》、《明书》、《潜学稿》等。该书不录《诗经》原文,只就篇义

  • 五经总类

    四十卷。明张云鸾(生卒年不详)撰。张云鸾字羽臣,号泰岩,无锡人。此本采五经及《周礼》、《孝经》之语,分门排次。共分为七十二类,分上下二集。自跋谓大要不外经济、学术两端。上集为经济,下集为学术。观其目次

  • 适适斋鉴须集

    七卷。明陈玉辉(约1616年前后在世)撰。陈玉辉,字达卿,号荆碧,福建惠安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九(1601年)进士。官至南京监察御史。所著有《客客轩散言》、《皇草》、《公余课儿草》、《岳阳草》诸种。

  • 太学典祀汇考

    十四卷。清张璿撰。张璿,字玉衡,宛平(今北京西南)人。官至国子监典簿。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历代太学祭祀制度和凡祀于太学的自孔子而下四配十哲及先贤先儒的言行事迹。作者意在广博,而轻于考证。子夏《易传》,

  • 新兴县志

    三十卷,清刘芳纂修。刘芳,汉军正白旗人,举人,乾隆十八年任知县。元代薜里吉思始作新志,至康熙间时有续修。刘芳上任,下车观政,制度率略,图册残缺失册,典籍故志文献无徵,索旧志,稽核旧事,志已漫漶不识,时

  • 庸言知旨

    二卷。清宜兴(生卒年不详)撰。宜兴为清宗室,著有《清文补汇》。此书成于嘉庆七年二月。所谓“庸言”,书中所录,都是当时的口头问答语。满汉合璧凡二卷,每卷各六篇,每篇之中又各分若干节。语体从京师官话,各条

  • 春秋四家五传平文

    四十一卷。见《春秋五传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