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坦斋通编

坦斋通编

一卷。南宋邢凯(生卒年不详)撰。此书原来不著撰人姓名,《说郛》收入此书时,题曰宋邢凯撰。邢凯生平事迹不详。书中记载乾道辛卯(1171)王宁为武宁宰,其家充任里正,可知邢凯为武宁(今江西武宁)人。书中记有淳熙(1174-1189)中见冷世光论姓氏事,在南宋孝宗时;又有庆元(1195-1200)间高秉文命题、京镗攻中官王德谦二事及有“近见杨诚斋易传”等语,可知此书成于宁宗以后。此书多考证经史之文,体例与程大昌《演繁露》、洪迈《容斋随笔》大体相同。分条记事,内容广泛,考证精详,多有可取之处。如引思齐之诗,辨文母太任非太姒;引《说苑》,证《春秋》矢鱼;引《世说》,辨元龙百尺楼;引《汉书》证伏波之号不可单称;引《国语》,证《列子》西方圣人不指佛;引明堂位郑注,证《汉书》秃翁字:引朱买臣、张汤传,谓《汉书》自相矛盾;引李吉甫传,谓《唐书》前后舛异;引《前汉书》,证豺狼当道二语不始张纲埋轮;引《邹阳书》,证鸷鸟累百二语不始孔融荐祢衡等,考订皆为精核。其它如论术家择日及五音配姓之非;论姚察置人事而委天数;论救荒当知戢奸;论罗浮山飞来峰之妄;论汉高祖同罪异伐;论求长生;论毁淫祠;论公仪休怒织帛不可训等,皆有见解。又论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不应坐颜回、曾参于殿上,而列其父于庑下,宜别立一堂,符合封建伦理之道,后世逮启圣祠,采纳其议。此书成书之后不知何日刊行,《宋史·艺文志》及诸家书目皆不著录,原本卷帙亦不可考。《永乐大典》收录部分内容,清修《四库全书》时,据散见《永乐大典》者,逐韵掇拾,重编为一卷。虽所存仅数十条,但可取之处特多,足资参考。今传本尚有《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守山阁丛书》、《说郛》、《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两河经略

    四卷。明潘季驯撰。作者生卒年代及事迹见前《潘司空奏疏》条。万历初年,黄河在高家堰决口,淮、扬、高宝之地全部被淹。潘季驯建议筑堤防,疏淤塞,论水势之强弱,复黄河之故道,条上六事,受到朝廷的肯定。《两河经

  • 欹枕集

    残存七篇。话本小说集,明洪楩编刊的话本小说总集《六十家小说》(今刊书名《清平山堂话本》)中第四集。残存七篇为:《羊角哀死战荆轲》、《死生交范张鸡黍》、《老冯唐直谏汉武帝》、《汉李广世号飞将军》、《夔关

  • 廿二史纪事提要

    八卷。清吴绥撰。吴绥字韩章,江苏无锡人。该书成于顺治年间,采用纲目体,于诸史中择其大事为纲,概括原文作为目,时间起于太古,迄于明末,故以廿二史为名。但作者采摭的并不是诸全史,而仅为坊刻纲鉴,故更为简略

  • 游静谷冲记

    一卷。清罗辰撰。罗辰,广西临桂人。静谷即在衡山县南,冲,乃湘人土话。称山之深处曲折幽邃者。此记纪甲午重阳节前夕,偕友人自中湘游南岳归,舟上闻人道静谷之奇,遂游而作。静谷山林,初入其境,枣林茂密,畦陌交

  • 汉隶分韵

    七卷。不著撰人名氏与编撰年代。考其分韵,以一东二冬三江等标目,当为元韵而非宋韵。取宋洪适等所集汉隶,依次编纂,又以各碑字迹异同,缕列辨析。《四库提要》云:“考吾邱衍《学古编》,有‘合用文集品目一门,其

  • 四书撮言

    十二卷。清胡斐才撰。斐才字蓉芝,福建龙冈人。是书卷首有斐才自序,称“自《朱子或问》、《朱子语类》证以诸儒之说,于本文有字义未详者,特为阐发,集注中有未训口气者,复畅其词,参互考订,而断以己意,繁不致滥

  • 艾纳山房集

    五卷。清王九龄(?-1709年)撰。王九龄,字子武,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年不详。王顼龄之弟,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九龄为人恬静有雅量,其诗才思富艳,辞采飞扬。此

  • 闵午塘诗集

    七卷。明闵如霖(约1545前后在世)撰。闵如霖,字师望,号午塘,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午塘集》。是集为诗七卷,乃其门人吏部侍郎吴宏谟所编

  • 耻躬堂文集

    二十卷。清王命岳(约1610-1668)撰。王命岳,字耻古,晋江(今福建厦门)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累官至刑部给事中。有《耻躬堂文集》。是集为王命岳诗文合集。凡二十卷,文十九卷,诗一卷。集中

  • 东庵集

    四卷。元滕安上(1242-1295)撰。安上字仲礼。定州(今属宁夏)人。除中山府教授,历禹城主簿,国子博士,转太常丞,拜监察御史。姚燧为其作墓碣铭,称所著有《东庵类稿》十五卷。《经籍志》称安上《东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