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陆春官(生平不详)撰。是书汇录春官平生著作,内容包括论说、奏议、书信、语录、言论,十分广泛。版本有民国三年至五年(1914-1916)间上元蒋氏慎修书屋排印《金陵丛书》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
三卷。清代马国翰辑。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鲁诗故》二十五卷,《鲁诗说》二十八卷。魏晋改朝换代屡经兵火,鲁诗大概在晋室南迁江东时即已失传。清代学者根据司马迁曾师从孔安国,认为司马迁所学即是鲁诗,但
四卷。清吴瞻泰撰。吴瞻泰字东岩,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本书为陶潜诗注汇集,共四卷,成书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首卷载宋吴仁杰、王质二家年谱,末卷附诗话百余条。集中诗注则采宋代汤汉、元代刘履、明代
二十卷,首一卷。清董用威、马轶群修,鲁一同纂。董用威,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进士出身,曾三任邳州知州。马轶群,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咸丰元年来任知州。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又
四卷。清徐梅撰。徐梅字咏华,号有离子。浙江嘉善人。此书首卷列彖本、上传注、下传注。其所释文字怪诞不能解。如“乾元会兑,坤会震雷”等语,为过去说易者所不见。第二卷有天星选择、天德、月德、贵神、水运、地运
三卷。附《越谚剩语》二卷,清范寅撰。寅字啸风,别号扁舟子,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卷首为光绪四年(1878年)范氏自序,次为凡例总目。卷分上中下。上卷为语言,内分述古、警世、引用、格致、借喻、古验、谣
三卷。吴之英(1857-1918)撰。吴之英字伯禘,号西蒙愚者,四川名山人。早年在四川尊经书院就读,1887年后曾任通材书院都讲,后任蜀学会主讲,与同志创办《蜀学报》为主笔,宣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
十卷。元杨翮(?-1369)撰。翮字文举。上元(今属江苏南京)人。历官江浙行省掾、休宁主簿、江浙儒学提举、太常博士等官。其父刚中,大德间官至翰林待制,有《霜月集》。翮能承其家训。《四库全书总目》评曰:
十三卷。清刘启江修,李东绍纂。刘启江,江苏盐城人,举人,乾隆十七年(1752)信宜知县。李东绍,信宜县人,教谕。旧志明万历间县令周世臣创修,其书久已不存。顺治、康熙间两度续修。乾隆间知县刘启江续修县志
三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他在写了《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后,想改注《春秋公羊传》。他认为,清代学者刘逢禄《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所言多为小节,而且间或引据其他二传以乱何休之义。因此他综括何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