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极图说论

太极图说论

十四卷。清王嗣槐(生卒年不详)撰。嗣槐字仲昭,号桂山,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词,老不与试,授内阁中书舍人以归。嗣槐工诗词,善作赋。著有《桂山堂偶存》、《啸石斋词》等。该书认为,圣人言易有太极,未尝言无,不应于太极之上复加无极二字。疑《太极图》授自陈抟,非周敦颐作。朱、陆互相辨析,朱熹不得已,止作无形有理以解之,而无极二字总流入二氏之说。又谓:其言天道,则曰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乃老氏道生天地之说:言人道则曰,圣人定之以仁义中正而主静,主静二字尤为老氏根本所在。又谓其原始返终,故知生死二语乃老氏言道之根原,而不死无生之枢纽。逐条辨驳,各为一篇,力申陆九渊之说。该书《四库全书总目》有存目。

猜你喜欢

  • 兰纫词

    一卷。《瓠落词》一卷。清陆志渊(生卒年未详)撰。陆志渊字静夫,号瓠落山人,江苏江阴人。《兰纫词》有三十二阕,《瓠落词》则为六十三阕,共九十五阕。其词颇见工力,其雕琢之处,往往能以平淡见出。如〔望江南〕

  • 琅嬛史唾

    十六卷。明徐象梅(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徐象梅,字仲和,钱唐人。生平及生卒年均不详。著有《两浙名贤录》五十四卷等。《瑯嬛史唾》是择拾史传及稗官事语、分类记叙的一部书。其体例仿《世说新语》,又别创一

  • 范文正公奏议

    二卷;书牍一卷;范忠宣公奏议二卷,明范惟一编。范惟一是范仲淹的第十六世孙,曾任湖广按察司佥事。该书卷首题有朱希周、孙承恩、文征明、陆师道同校,前后无序跋,只在文正奏议前有韩琦的旧序一篇。清代康熙年间由

  • 汪彦石所著书

    二种,二卷。清汪献玕撰辑。二种为《禹贡锥指节要》一卷、《夏小正传》一卷。两种均为经学著作。其中《禹贡锥指节要》,本书有专条介绍。两种均用为家塾教学童蒙。有同治年间群玉斋刻本。

  • 莱芜县乡土志

    一卷。清何联甲编。何联甲,湖北安仁县人,拔贡出身,光绪三十年(1904)任莱芜县知县。莱芜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知县陈甘雨,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3)知县钟国义,自此以后,即未有续者。

  • 蓼村集

    四卷。清王苹(1661-1720)撰。王苹,字秋史。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性孝好读书,少有狂名,工诗古文。其诗颇得王士祯、田雯称道。有“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有人行”

  • 平回志

    八卷。杨毓秀撰。杨毓秀,字子坚,诸生,终身不仕。师从龚九曾、王螺州二人同学,龚、王与左宗棠过从甚密,左宗棠与二人时有书信往还谘商。杨毓秀遂据三人往来书牍,访求事实,撰为《平定陕西回匪志》二卷、《平定甘

  • 易学真诠

    不分卷。清黄本溥撰。黄本溥字以行。湘乡人。此书前有自序。说明著此书的目的是“于易学之源流、河洛之精蕴、先后八卦之象数,慎思明辨,力求昭晰。俾学者豁然于天人合一之旨,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故书中多以

  • 资江耆旧集

    六十卷。清邓显鹤(1777-1847)辑。邓显鹤,字子立,号湘皋,湖南新化人。嘉庆举人,官宁乡训导。博览群书,有楚南文献者之称。纂《沅江耆旧集》,搜刻《蔡忠烈侯遗集》、《船山遗书》,著有《南村草堂诗文

  • 金石契

    不分卷。清张燕昌撰。张燕昌(约1769-1839),字苞堂,又字仲鱼。浙江海盐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优贡,嘉庆元年(1796)举孝廉方正。书以五音分册。首有王杰、朱琰、杭世骏等人序言及钱大昕、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