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子思子

子思子

一卷。南宋汪晫(详见《曾子》)编辑。此书成于庆元、嘉泰(1195-1204)间。汪晫孙汪梦斗于咸淳十年(1274),将此书和《曾子》献于朝廷,赠官通直郎。子思(前483-前402),名伋、字子思,孔子嫡孙,战国初鲁国人,相传受业于曾子。子思学术思想的核心是“诚”,认为人通过修养达到至诚,便可以与天地相通。《汉书·艺文志》记有《子思》二十三篇,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记有《子思子》七卷。据此可知,原书宋代尚存。汪晫未及见原本,故别辑此书。翟思忠在书前《序》中称,孔子之道,曾子得之,而为《大学》;子思承曾子之学,而为《中庸》。但子思言行散于传记诸书之中,未能整理刊行于世。汪晫笃志师古,故荟萃群书为其编辑。全书共九篇:内篇有《天命》、《鸢鱼》、《诚明》,外篇中有《无忧》、《胡母豹》、《丧服》、《鲁缪公》、《任贤》、《过齐》。书中对子思的学术思想有较全面反映。子思认为,“诚”是世界的根本,诚者物之始终,不诚则无物。人达到“至诚”,则可尽人之性,尽物之性,便能与天地相通。“诚”和“明”的关系是,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明则庆,他主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谓教,把天命和人道结合在一起。并进而把中庸思想发展为世界观,认为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为天下的大本,和为天下的达道。他提倡重民思想,认为君主有惠民之心,不如废除一切非法之事,应把不居住的房子赐给穷人,把赏给妻妾的钱用来救济贫困。他强调君臣一体,君为本,臣为枝叶。本美则叶茂,本枯则叶凋。此书采摭虽较完备,但往往割裂经文,别立名目。《孔丛子》一书,朱熹等名儒反复考证为伪作,但汪晫在书中多有采用,并窜改原文。如《孔丛子》中“子上难所习,请于子思”句,注曰:“难者,诸子百家。”故下文子思答曰:“难说不存焉。”汪晫引用时,改为“子上请所习于子思”,则与子思答义不相连贯。又如《孔丛子》中“仲尼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谓圣,推数究理不一疑”句。此书引用时,于“圣”字下多一“区”字,于“疑”字上多一“物”字。再如《孔丛子》中“伋于进瞻,亟闻夫子之教”句。此书引用时,把“进瞻”改为“进善”。故后儒对汪晫失于鉴别,割裂经文,多有微辞。但《子思子》原本久佚,故此书仍不失为研究子思的重要文献。有明刊本,《四库全书》本及《曾思二子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经读考异

    八卷,补经读考异一卷,句读叙述二卷,补一卷。清武亿(1745-1799)撰。武亿字虚谷,一字小石,号授堂,又号半石山人,河南偃师(今洛阳)人,经学家、经史考据家、金石学家。武亿少喜读书,遇灾屋圮,架席

  • 孝经精义

    一卷。孝经后录一卷。孝经或问一卷。孝经余论一卷。清张叙撰。张叙字凤冈,江苏太仓(今江苏常熟)人。是书首有宋寿屏序及张叙自序。经文遵注疏本,刊去标目画为十三章。共分为四支,第一支即首章,为全书体要;第二

  • 岳纪

    六卷。明陈士元撰。陈士元,号环中迂叟,著有《易象钩解》、《归云》前集、后集、续集、别集、外集数十种。陈氏曾游五岳,梦寐不忘,因撰此书。《岳纪》明万历刻本,共六卷。首为应城知县南海罗绅序。次图述。次忆游

  • 春秋楚地疆域表

    一卷。清彭焯南撰。焯南,新化(今湖南新化)人。该书考释春秋时楚地疆域,对研究春秋舆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清光绪丁酉(1897)刻本。

  • 续神仙传

    见《续仙传》。

  • 蓉槎蠡说

    十二卷。清程哲(生卒年不详)撰。程哲字圣跋,歙(今安徽歙县)人。《蓉槎蠡说》是一部杂说之作,此书都是记载杂掇琐闻,其详细内容无从考证,大多都是才士的聪明之语,书前有王士祯作序,称其为博辨之才,具有论断

  • 今献汇言

    八卷。明高鸣凤(生平事迹不详)撰。此书为明人辑本代之作,故名“今献”。《明史·艺文志》杂史类记高鸣凤《今献汇言》二十八卷。而《四库全书·杂家类》存目中仅著录为八卷。但北京图书馆所藏明万历中刊本及通行本

  • 舆地碑记目

    四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曾知江宁县。所著《舆地纪胜》二百卷,是一部南宋地理总志,约1227年成书。《舆地碑记目》为其中的四卷,以天下碑刻地志之目,分郡编辑,各注其年月姓氏大略于

  • 黄帝九章算法细草

    九卷,朱贾宪(生卒年不可考)撰。《宋史·艺文志》载贾宪撰《黄帝九章算法》九卷,今已夫传。与贾宪同时期王洙(997-1057)说:“近世司天算楚衍为首,既老昏,有弟子贾宪、朱吉著名。宪今为左班殿直,告隶

  • 古书世学

    六卷。明丰坊(详见《古易世说》)撰。《古书世学》所列经文据今、古文石经,并兼采日本、朝鲜二古本以相契合,故称“古书”。坊以楷书解释经文,取其先祖宋代丰稷的正音,曾祖父丰庆的续音,父亲丰熙的集释,又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