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清卢兆鳌撰。卢兆鳌,字桐坡,湖南安仁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官万州、化州知州,署潮州府同知。此书前有序,说其书“奉程传及朱子本义为正宗。若乃声音之道,感人最深,故六经皆有韵之文。而三百篇外
不分卷。清常茂徕(详见《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撰。茂徕先撰《增订春秋世族源流图考》六卷,又鉴于各国君王卿大夫皆有谱系,王后及诸侯夫人、妃妾、子女及各国诸臣的妻妾子女姊妹姻娅等若无谱以维系,不免仍有遗
八卷。清张祖武撰。张祖武长安人。乾隆三年(1738)举人。此编就是明来知德《易注》原本,去除了《易注》的烦冗,间补以《易传》、《本义》诸说。其错综、变爻、中爻、大象、卦情、卦画、卦占之类则一仍其旧。《
二卷,明洪垣撰。洪垣生卒年代不详,字峻之,江西婺源人,觉山是他的号。洪垣是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受业于湛若水的门下,《明史·湛若水传》末称“湛氏门人最著者,永丰李怀、德安何迁、婺源洪垣、德安唐枢
二卷。清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又一字簏云,号师伏,湖南善化(今湖南长沙市)人。祖籍江西。1882年中举,后讲学于湖南桂阳“龙潭书院”(1890)和南昌“经训书院”(1892)。
十卷。明毛一公撰。一公字震卿,遂安(今浙江淳安县)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给事中。该书乃记载宋代以前内侍太监事迹的专著。作者选自春秋至宋的太监人物,按时代编排,各叙其人善恶之行,
八卷。宋林亦之(1136-1185)撰。林亦之,字学可,号月渔,福清(今福建福清县)人。亦之是林光朝之弟子。光朝讲学于红泉,去世后,学者请亦之继其席。赵汝愚统管福建时,曾向朝廷推荐亦之,未及用而卒。景
三卷。宋张淳撰。张淳生卒年不详,字忠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乾淳间大儒,与薛士龙、郑景望齐名,五试礼部而不中,被人荐之于朝,为人严谨深博,颇有才智。除《仪礼识误》外,还有《古礼》,已佚。乾道八年(1
四卷。清杨锡观(生卒年不详)撰。锡观字篆若,无锡(今属江苏)人。工翰墨,尤精篆隶,著作尚有《六书例解》。是书旨在辨别六书假借何谓可通何谓不可通。全书分韵编次,于每字之下各标出处并说明其本义,对于误通者
六卷。清郑襄撰。生卒年未详。郑襄字赞侯,一字湛侯,湖北江夏人。官安徽全椒县知县。此集凡六卷。自咸丰二年(1852)迄光绪十五年(1889),共存古近体诗八百二十五首。由挚友陈克劬选定。冯志沂评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