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大全

孝经大全

① 十卷。明江元祚编辑。江元祚字邦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藏书家。跟项圣谟合编有《墨君题语》。是书开首录崇祯六年正月上谕一道,有葛寅亮序及元祚自序。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集。甲集包括孝经考、宗传图考、全孝图说、传经始末、全经纲目、孝字释、全孝心法、诵经威仪。乙集包括汉孝经、唐孝经,汉孝经只有一篇无名氏的今文直解,唐孝经分齐古进石台孝经表、玄宗注石台孝经、元行冲撰孝经注疏。丙集为宋孝经,分朱申句解朱文公校定古文、董鼎注朱文公刊误、邢昺、杜镐等撰孝经正义。丁集为元孝经,分吴文正公校定今古文、吴文正公刊误、张恒撰吴文正公校定今文孝经记。戊集为明孝经,分朱鸿集解家塾孝经,孙本孝经解意、朱鸿古文直解、虞淳熙孝经迩言。己集包括沈淮叙次孝经会通、梅鼎和孝经疏抄、朱鸿汇辑四书孝语。庚集包括朱鸿汇辑五经孝语、元祚删注曾子孝实、元祚述孝经汇目。辛集为虞淳熙孝经集灵及附集。壬集包括孙本孝经释疑、朱鸿孝经质疑、虞淳熙从今文孝经说、孙本古文孝经说、孙本古孝经大旨。癸集为江元祚汇辑孝经集文,包括自晋代陶潜五孝赞至明代江旭奇进孝经疏义奏疏,凡二十三篇,其中孝经注疏及孝经正义有录无书,注明以备疏抄。另外朱鸿孝经集解及古文直解、孙本孝经解意、虞淳熙孝经迩言四书,元祚辑为孝经汇注三卷。目录之后详记古今羽翼孝经姓氏,自魏文侯到梅鼎和,共一百八十七人。是书所列诸本之外跟孝经有关的撰述,均载于羽翼孝经本人姓氏之下。除司马光指解未收外,该书搜集十分完备,多而不滥。甲集虽非尽属于孝经,但意在阐发孝旨,亦不可少。该书版本为崇祯六年刊本。② 二十八卷。孝经或问 三卷附孝经翼一卷。明吕维祺(详见《孝经本义》)撰。《孝经大全》仿《永乐大全》之例,因而亦以大全为名。卷首为孝经节略,列旧说为纲,后附案语,大都叙述孝经源流及赞论之辞。卷一至十三为经文,仍分十八章,而删开宗明义诸章名;所作笺释,融会旧注,而删取诸家说为夹注。卷十四为孔曾论孝,卷十五为曾子孝言,卷十六为曾子孝行,卷十七为曾子论赞,卷十八至卷末为表章通考,分宸翰、入告、述文、纪事、识余五门,末附孝经诗十首。《孝经或问》三卷,设为问答,以流畅的注笺释未尽之说。《孝经翼》一卷系维祺之弟吕维祮所撰,附刻于后。清人冉觐祖在《孝经详说》一书中讥讽吕维祺之学不纯,兼有程朱陆王,未免偏颇。这三本书的版本皆为光绪十五年刊本。

猜你喜欢

  • 蠡海集

    一卷。旧本题宋王逵撰。宋朝名王逵者有三人,一是宋仁宗时人,曾官江南西路转运使,调淮南转运使。包拯曾连具七章弹之,极斥其贪鄙酷虐,以此之人,不像能著书立说之人。二是濮阳人,天禧三年进士,官刑部郎中。其所

  • 明德堂文集

    二十六卷。明吕维祺(1587-1641)撰。吕维祺,字介孺,号豫石。河南新安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擢吏部主事。著有《四体约言》等。其生平不求以文章名世,然所论建多朴实,非空谈经济之流。此集

  • 那恭勒满汉摺稿

    八卷。清那清安撰。那清安字慎修,号竹汀。姓叶赫那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嘉庆十年(1805)乙丑科三甲第二十一名进士,授户部主事,洊陛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副都统,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刑部、工部侍郎,都

  • 读隶辑辞

    一卷。清俞樾撰。参见《群经平议》。是书择取汉碑中形况之辞,或一字,或重言,或双声叠韵及其通假之字为之诠释。如《郑固碑》的“色斯自得”、《任伯嗣碑》的“南蛮抪扈”之类,俞氏能综合隶文,比附经义,析义甚为

  • 五百家注音辩柳先生文集

    二十一卷。《外集》二卷。《新编外集》一卷。《龙城录》二卷。《附录》八卷。宋魏仲举编。是书版式广狭,字画肥瘠,与所刻《五百家注昌黎集》无二致。是书前有评论、训诂、诸儒姓氏,但不足五百家。书中所引,仅有集

  • 五峰集

    ① 五卷。宋胡宏(1105-1155)撰。胡宏,字仁仲,建宁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胡安国之子。幼从杨时、侯仲良学,又尽得其父之学。优游衡山之下,凡二十余年。张栻曾受学于他。秦桧与其父交谊最深,故力汲

  • 文正集

    二十卷。《别集》四卷。《补编》五卷。宋范仲淹(989-1052)撰。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大臣、政治家、文学家。举大中祥符进士,晏殊荐为秘阁校理。仁宗时,迁吏部员外郎,庆历三年(10

  • 双钉案

    二卷。清唐英(1683-1754?)撰。唐英生平详见《梁上眼》(辞目)。此剧为《古柏堂》传奇之一种。剧情故事来源于民间,元代杂剧就有《包待制勘双钉》,后来花部也每演以此案为内容的戏,名《钉金龟》。唐英

  • 像抄

    六卷。明钱一本(1539-1617)撰。钱一本,详见《像象管见》条。该书虽以“像”为名,实则推衍陈抟之数学。分卦图二卷,附录书札及杂吟二卷,上下经解二卷。卦图把朱子《本义》所列九图衍为三十二图,图各有

  • 东山

    我租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蒸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我租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裸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