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宋绍熙本春秋公羊传解诂

宋绍熙本春秋公羊传解诂

十二卷。汉何休(129-182)撰。何休字邵公,东汉任城樊(今山东济宁境)人,著名经学家,为董仲舒的四传弟子。精研六经,尤其通《公羊春秋》。据《后汉书·儒林传》称何休“质朴讷口,而雅有心思”,曾以列卿子诏拜郎中,因非其所好,辞病而去,“不仕州郡,进退必以礼”。太傅陈蕃征辟他参政。陈蕃失败后,何休受连累罢官。于是他以十七年时间撰成《春秋公羊传解诂》,又注《孝经》、《论语》以及风角七分。他还借《春秋》批评汉代政事,共六百多条,深得《春秋公羊传》本意。何休又精通历算。他与老师、博士羊弼追述今文经学家李育的遗说,借《公羊春秋》驳难《左传》和《穀梁传》,著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废疾》。东汉末党锢解禁,何休被辟为司徒。群臣推荐何休“道术深明,宜侍帷幄”,但当权者不喜欢他,于是他拜议郎,再迁谏议大夫。光和五年(182)去世,终年五十四岁。所著《春秋公羊传解诂》合经传于一编,废章句之学,依胡毋子都条例为《公羊传》定三科九旨之例,此外,又有五始、七等、六辅、二类,《公羊传》从此成为有条例的经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何休“但释传而不释经”,此言不确。考《春秋公羊传解诂》,何休不注有传之经,而对无传之经则加以注释。《春秋公羊解诂》对后世《春秋》公羊学影响深远。两宋以后,该书往往与徐彦《春秋公羊疏》合刻在一起,单行本很少。宋绍熙年间余仁仲万卷堂有《春秋公羊传解诂》单刻本,共十二卷,按《春秋》十二公,每公一卷。每章附音义,每卷末有经传注及音义字数,又记“余氏刊于万卷堂”或“余仁仲刊于家塾”等字,十一卷、十二卷末记“仁仲比校讫”,卷首载何休自序,序末有绍熙辛亥孟冬朔日建安余仁仲题记。原本旧藏扬州汪士钟问礼堂,清道光四年(1824)影摹付刊。该本原系余仁仲据家藏监本及江浙官本参校付梓,颇多厘正。与流行的注疏本异同颇多,而往往以此本为优。因此,该本具有很高的校勘价值。

猜你喜欢

  • 鹤林玉露

    十六卷。南宋罗大经(约1195-约1252)撰。罗大经字景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所记,只知道大约生于宋宁宗初年,死于宋理宗淳祐末年以后。少年时曾就读于太学,嘉定十五年(1222

  • 邓析子

    一卷。周邓析(前545-前501)撰。邓析,春秋时郑国大夫,曾作竹刑。郑国大夫驷歂执政时杀害了邓析,并采用了竹刑。一说,邓析为郑国子产所杀。《列子·力命篇》称,“邓析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子产执政,

  • 乔氏载记

    三卷。清乔松年(生卒年不详)撰。该书仿傅山《传史》体例,只著录而不为谱。自周迄明,共得二百余人,后附神仙妇人及《蓬峄真逸诗刻》。搜集广博,但仍不免有遗漏,待补者很多。卷首有松年自序。现有同治十一年(1

  • 春秋大全

    三十卷。明胡广(详见《周易大全》)等奉敕撰。元仁宗延璠年间新定科举制度,于《春秋》采用胡安国《春秋传》,因而汪克宽作《春秋纂疏》,全以《胡传》为主,而此书则几乎全抄袭汪氏《纂疏》。朱彝尊《经义考》引吴

  • 十家诗钞存四种

    四卷。清戴熙(生卒年未详)编。戴熙字醇士,浙江山阴人。以画名世。《粤集》序云:“予学诗久矣,自以无所获,不敢问世。故世罕知予学诗者。”戴熙视学粤前,世人罕知其亦致力于诗也。此书首尾皆精楷,不知何年所写

  • 邳州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董用威、马轶群修,鲁一同纂。董用威,河北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进士出身,曾三任邳州知州。马轶群,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咸丰元年来任知州。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又

  • 学古堂日记·周易二种

    无卷数。清顾树声、许克勤撰。学古堂为苏州书院名,刊有学古堂日记若干卷。此周易一种即载其中。其一为顾树声撰。顾树声字九皋,元和人。日记只十则,其说以郑氏为宗,但支离破碎、谬误之处不少。如解“直方大”时,

  • 梧溪集

    七卷。元王逢(1319-1385)撰。逢字原吉。号梧溪、席帽山人。江阴(今属江苏)人。至正间、被荐,不就。元末农民战争爆发,避居松江乌泥泾。张士诚征召,不应。明初再召,又以老疾辞。“逢少学诗于陈汉卿,

  • 唐乐府

    十八卷。明吴勉学编。吴勉学字肖愚,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履迹亦待考。著有《河间六书》。此集汇辑唐人乐府,只登初、盛唐,而不及中、晚唐。皆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已采辑,间有小小增损,基本为原帙形式。如王

  • 读说文玉篇日记

    一卷。清费廷璜(生卒年不详)撰。廷璜字玉如,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肄业于学古堂,是篇为学古堂之日课。是篇以《玉篇》比较《说文》,故名如此。《说文》问世于东汉以后,中历魏晋隋唐,为妄人俗手所改窜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