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宜都县志

宜都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刘显功纂修。刘显功,字允公,汉军镶黄旗人,荫生,康熙三十四年(1695)官宜都知县。宜都县志创始于明成化间教谕赵友,续修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知县经世文,其书已久不传。刘显功莅位,得康熙初年知县叶代生搜罗旧乘钞本数页,借作准绳,重加厘订。《宜都县志》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分舆图志、经制志、水利志、民卫志、风土志、封建志、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事变志、艺文志十二纲。此志自残篇断简中,补旧增新,以存典籍。此志提纲挈目,有条不紊,在清初方志中是较完善之作。惜此志将星野列舆图志内,以备精于天官者采择,然所列星文及诸家异同,皆古楚南郡荆州之地,府志已详载,不必宜都县志重述。又秩官志列宋知县姚涣,《宋史》列传载姚涣知峡州时,平反宜都冤狱一事,并非官宜都,此考核未详。所选艺文,仅学田、清江书院、虎脑背镇社学碑记三篇,山水记一篇,此外有关一县政教者,皆弃而不录,而诗章载近百首,并将李白、杜甫荆门虎牙等作置于之前,未免详略失宜。有咸丰九年(1859)刻本。② 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崔培元修,龚绍仁纂。龚绍仁,字九曾,湖北监利、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户部主事。宜都县志自康熙三十六年(1697)刘显功纂修后,咸丰九年(1859)知县徐有年校仇重刊,此后一百六七十年无增修,典章文物缺而未备。崔培元、朱甘霖先后任知县,为此深忧,适湖北纂修通志,檄取邑乘,乃延龚绍仁秉笔纂修,告成。《宜都县志》同治六年(1867)刻本。共四卷,分地理志、营建志、政教志、人物志。方志学,自陆献清《康熙灵寿志》后,洪亮吉、章学诚等斟酌损益,体例大备。此志未仿效而独创一例,仅分四纲,以致每纲所统之目,简难御繁。如藩封一目,本为人物之一,不列于人物,而附地理志中沿革之后,未恰当。艺文只载著述,采汉唐艺文经籍志例,而列于人物志中也未当。旧志职官列蜀汉张飞至宋姚涣等十七人,皆郡守之职非宜都县令,此志概予删除,颇得史法。又分野之说,论者纷如,毅然去之,较有见地。另去旧志八景图,增十六铺图,不但全县了如指掌,也足供地理学者参考。

猜你喜欢

  • 吕衡州集

    十卷。唐吕温(772-811)撰。吕温,字和叔,一字化光,唐代文学家。河中(山西永济)人。早年曾师事陆质、梁肃。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及第,次年中博学宏词科制举,授集贤殿校书郎,后迁左拾遗。贞元二十

  • 商河县志

    ①十卷。明曾一侗修,詹应阳纂。曾一侗,河南陈州人,举人出身,万历十二年(1584)任商河县知县。詹应阳,邑人,举人出身。《商河县志》,创修于明嘉靖年间贾枢,此志为再修。曾一侗到任后,征集邑之故闻,开馆

  • 论语栾氏释疑

    一卷。晋栾肇撰。清马国翰辑。肇字永初太山。官至尚书郎。《隋书·经籍志》载晋栾肇撰《论语释疑》十卷、《论语驳序》二卷。现已亡佚。《经典释文·叙录》载栾肇《论语释疑》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

  • 海内奇观

    十二卷。明杨尔会撰。杨尔会,字圣鲁,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海内奇观》明万历刻本,共十二卷。分为:卷一,序文、凡例、皇明华夷一统图说、嵩岳图说、岱宗图说、华岳图说、衡岳图书、恒岳图说、白岳图说。卷二,

  • 度曲须知

    二卷。《弦索辨伪》三卷。明沈宠绥撰。沈宠绥字君徵,吴江(今江苏苏州市南部)人。生平不详。其以度曲家往往沿流忘初,又声乖于字,而调乖于义。因作此书以厘正音调。凡分二十六目,剖晰颇详。其弦索辨伪,则载西厢

  • 石头记

    见《红楼梦》。

  • 广金石韵府

    五卷。清林尚葵、李根(二人生卒年不详)同撰。尚葵字朱臣,莆田(今属福建)人。李根字阿灵,一字云谷,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工画佛像,精篆籀小楷。此书用朱墨二色,校以四声部次,朱书古文篆籀之字,墨书楷字

  • 受祺堂文集

    四卷。《续集》四卷。清李因笃(1633-?)撰。李因笃字天生,一字子德。陕西富平人。康熙中荐鸿博,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不久,以母老由辞归,遂不复仕。其学宗朱熹,工诗,尤精音训。著《受祺堂诗集》、《

  • 黔西州续志

    六卷,清白建鋆修,谌焕模等纂。白建鋆,曾任黔西州知州。谌焕模,平远人。黔西州志自刘永安修后,道光十五年(1835)复经鲁寿崧续修,略有增补。光绪十年(1884)白建鋆来宰是邦,以战乱之后,城经三陷,文

  • 见山楼诗文集

    清杨素蕴(?-1689)撰。杨素蕴,字筠湄,一字退庵,宜君(陕西宜君)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任直隶东湖知县,升四川道御史,官至安徽、湖广巡抚。著有《见山楼诗文集》、《抚皖纪略》、《西台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