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中候

尚书中候

三卷。《尚书纬璇玑钤》一卷,《尚书纬考灵曜》一卷,《尚书纬刑德放》一卷,《尚书纬帝命验》一卷,《尚书纬运期授》一卷。汉郑玄注,清马国翰辑。前面有马国翰自序。马国翰所辑,把《尚书中候》分为三卷,与孔广林不同。在篇目的排列上,卷上有《握河纪》、《考河命》、《题期》、《立象》、《运衡》;卷中各篇的排列顺序则为:《敕省图》、《苗兴》、《契握》、《洛予命》、《稷起》、《我应》;卷下有《雒师谋》、《合符后》、《挝洛戒》、《准谶哲》、《义明》、《霸免》、《觊期》。至于说各书所引而无篇目的,马国翰则把它们归之于“杂篇”。开卷第一条“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遂法之以画八卦”二十个字,他本都引作郑注,马国翰则认为是纬书中的文字。马国翰另辑有《璇玑钤》一卷,《考灵曜》一卷,《刑德放》一卷,《帝命验》一卷,《运期授》一卷,都没有序。此为玉函山房本。

①一卷。原题阙名。此卷所辑,共有十条。其中,只有“周公归政于成王,太平制礼,鸾凤见“一条,与《太平御览》所引完全相同,其他九条如“尧沉璧于河,白云起,回风摇落”条,“帝尧即政,景星出翼”条,“尧即位七十载,凤凰止庭,巢阿阁暄树”条,“周天子发渡孟津,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鸟,其色赤,其声魄云”条,“天乙在亳,诸邻国襁负归德,东观于洛,习礼尧坛,降三分,沉璧退立,荣光不起,黄鱼又跃出。济于坛,黑鸟以雄随鱼,亦止,化为黑玉赤勒,曰玄精天乙受神福,伐桀克。三年,天下悉合”条,“成王观于洛河,沉璧礼毕,王退俟。至于日昧,荣光并出幕河,青云浮洛”条,等等,都散见于《北堂书钞》、《初学记》、《文选注》、《唐类函》、《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等书,且各书所引,都残缺不全,所以,《说郛》所引,都是《中侯》的原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卷为《说郛》本。② 一卷。明孙珏辑录,共有四十二条,且每条之下都有按语,主要用以解释本文。只是本书辑录的错误较多,如在“伯禹在庶”一条之下,又引“禹理洪水”条,孙氏不知“禹理洪水”是《水经注》中总括上文的话语,而不是《中候》的原文。其他各处也有几条这样的错误,这都是选择不慎而妄增入的。本书有《古微书》本。③ 一卷。清王谟辑。关于《尚书中候》,刘向《七录》称其有八卷,而《隋书·经籍志》则称《尚书中候》五卷。王谟所辑的《尚书中候》一卷,多从《诗》、《礼》、《春秋》的疏文,《后汉书注》、《文选注》、《太平御览》、《艺文类聚》、《路史》、《文献通考》等书中,抄录出《握河纪》八条,《运行篇》四条,《契握篇》一条,《稷起篇》一条,《敕省图》二条,《洛予命》二条,《我应篇》四条,《摘二篇》二条,《雒师谋》二条,《摘雒戒》二条,《准纤哲》五条,《仪明篇》二条。而各种书中所引《中候》的文字,篇目无考的还有二十四条。本书有汉魏遗书抄本。

猜你喜欢

  • 长江集

    十卷。唐贾岛(779-843)撰。贾岛,字阆仙,又一字浪仙,号碣石山人,范阳(河北涿县)人。早年屡次应考进士不第,遂削发为僧,法名无本。据何光远《鉴戒录》载,贾岛在长安曾为韩愈赏识,授以文法,并令其还

  • 尽心编

    一卷。《证语》二卷。《海欧居日识》二卷。明陈伯友(生卒年不详)撰。陈伯友,字中怡(一说为仲恬),济宁(今山东省济宁县)人。万历二十年(1541)进士,授行人,擢刑科给事中,累抗疏言事,以丁忧去职。及服

  • 丧服表

    一卷。清孔继汾撰。生卒年不详。继汾字止堂,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六十九代孙。撰有《劻仪纠缪集》。曾经辑录《孔氏家仪》一书,对凶礼阐述得极其详细,是表为其中之一。遵古礼以损益时制五等之服,著表者

  • 牛戒续抄

    三卷。清魏裔介(详见《多识集》)撰。魏裔介因清世祖刊印《牛戒汇钞》乃裒集诸书所记载有关牛戒者。续为三篇,即牛戒续抄三卷。其自序主要内容记述了如何推广皇帝好生之德。《牛戒续抄》是魏裔介的杂记之作。《四库

  • 袁礼部诗

    二卷。明袁衮撰。袁衮,字补之,号谷虚子。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庐陵县知县。以正田藉、稽虚税为时所称颂。官至礼部仪制司主事。袁氏为吴中鼎族,袁衮与其兄、弟六人号袁氏六俊。

  • 天步真原

    一卷。清薛凤祚(?一1680)译。薛凤祚字仪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有《圣学心传》、《两河清汇》、《历学会通》等。薛氏初从魏文魁习天文,主持旧学,后会穆尼阁,始改从西学。于南京协助穆尼阁编译,掌握

  • 晋安风雅

    十二卷。明徐熥(约1602前后在世)编。徐熥字惟和,号幔亭。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屡试不第。著有《幔亭诗集》等。是编辑福州一府之诗。其曰晋安,因福州在晋时为晋

  • 唐代丛书

    见《唐人说荟》。

  • 通鉴前编

    十八卷。举要三卷。宋末元初金履祥(1232-1303)撰。履祥原名祥,又名开祥,字吉父,学者称为仁山先生,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初师王柏,又学于何基,穷濂洛理学,为当时名儒。德祐初,授迪功郎,史馆编

  • 陶学士集

    二十卷。明陶安(1315-1371)撰。陶安,字主散,安徽当涂人。元至正四年(1344)举乡试,授明道书院山长。朱元璋置翰林院,首召陶安为学士,并亲制门帖“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赐之。洪武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