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小夏侯章句

尚书小夏侯章句

一卷。汉夏侯建撰,清马国翰辑。夏侯建字长卿,东平(今属山东省)人,乃夏侯胜从父之子,生卒年不详。建从夏侯胜和欧阳高学习《今文尚书》,称“小夏侯”。宣帝时为博士,其今文《尚书》学称“小夏侯学”。其著作已佚,不少遗说亦为清陈乔枞《尚书欧阳、夏侯遗说考》所辑录。汉代大、小夏侯、欧阳三家之说久佚,他们之间的同异已难以分辨,但是其他各种书籍在引用时,大都泛称“欧阳夏侯说”,似乎三家《尚书》之说多相合一般。事实上,三家之间虽有密切的关系,但其差异也是很大的。然马国翰所辑《尚书小夏章句》,所辑小夏侯之说则比较可信,这也是本卷价值之所在。本书有玉函山房本存世。

猜你喜欢

  • 大学讲义

    一卷。清苪城撰。城字岩尹,江苏溧阳(今江苏溧阳)人。是书无序例,大旨全宗朱子《章句》。又《章句》一书,诂义虽精,然间有过简之处与不相连接之处,苪城于是撰此书以便体会周洽。是书分章分节逐步解说,每章有总

  • 冯子节要

    十四卷。明冯从吾(生卒年不详)撰。冯从吾字仲好,号少墟,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万历十七年(1589)中进士,选庶吉士,后改御史。因被夺官归故里,家居讲学十余年。天启(1621-1627)初,起大理寺少

  • 易增注

    六卷。清张汝捷撰。张汝捷桂阳人。生卒年不详。此书为作者穷一生精力研究周易的成果。书中只取晋王弼、宋程子、明来知德三家易注,增补其义,但对他们的优缺点没有阐发。故论者认为此书“虽所补不无繁而可删,华而寡

  • 周易辑义续编

    四卷。清卢兆鳌(详见《周易辑义初编》)撰。此书宗从来知德的学说,对易学有关间题多有阐发,不无卓见。如其解释“君子终日乾乾”说:“乾为纯阳,日禀阳精,故乾有日象。内卦至三,乾象已成,故称终日”。实发前人

  • 会辅堂问答记略

    二卷。署亦畸编辑。亦畴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书后有跋,题其祖籍三韩,即今东北地区。跋中还称其祖于光绪癸未年建令辅堂,按期会讲。诸生有问答者,辄同他们反复辩论,回家后必转述给家塾,所录即其祖当年口

  • 救荒本草

    二卷。明朱橚(?——1425)撰。朱橚,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吴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就藩开封。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橚因擅离

  • 丧服郑氏学

    十六卷。张锡恭撰,锡恭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江苏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是书专门解释《仪礼丧服》,因而,对士冠昏等礼都没有涉及。张氏著书大旨,见于卷一前面《郑目录》下,天子以下死而相衣服年月亲疏隆杀之礼一

  • 山房随笔

    一卷。元蒋子正撰。生卒年里字号及生平事迹均不详。仅书中“杜善甫”一条内有分教溧阳语,知其曾为溧阳教官。该书所记为宋末元初杂事,其中对贾似道的罪行记载较多,对郑虎臣木棉庵事件的记载也比其他书详细。有《四

  • 素问

    见《黄帝内经素问》。

  • 大学新编

    五卷。明刘元卿撰。刘元卿详见《大象观》条。此书第一卷为《大学》正文,所据为丰坊伪石经本;第二卷为《略疏》,阐发诚意之旨;第三卷为《发明》,采撷明朝诸儒之说;第四、五卷为《广义》,根据真德秀《大学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