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考异

尚书考异

五卷。明梅鷟(详见《古易考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用古文字书写而成,因称古文《尚书》。西晋永嘉之乱(311年)后,今、古文《尚书》相继失传。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一说当作梅颐)献孔安国《孔传古文尚书》于朝,其书分四十六卷,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内容同于今文《尚书》,另多出二十五篇,多出部分,后人亦称之为“晚书”。《孔传古文尚书》出现不久,便立于学官,自东晋至隋、唐,学者均坚信此即孔壁古文《尚书》,于孔安国传亦坚信不疑,最初怀疑晚书系伪作者,为宋人吴棫(见《书稗传》)其后朱熹赞成吴说(见《朱子全书》、《朱子语类》)。其持论依据,主要为今、古文词句深浅难易不同。梅鷟此书以前人研究为基础,确认晚书二十五篇系由晋人皇甫谧伪作。梅氏自汉人所记载古文《尚书》传授情况入手,从晚书篇数、文体、来源、所载史实等诸多方面,对晚书和《孔传》进行分析与辨证,指出破绽颇多,其所指摘,皆有依据,言之凿凿、切中要害。此书影响深远,为后人《尚书》辩伪辟一蹊径,其功至伟,实不可没。此书坚信孔壁古文十六篇为汉人张霸伪作,则承孔颖达之误;至谓晚书为皇甫谧伪作,则尚待深入研究。此书《明史·艺文志》未著录,朱彝尊《经义考》作一卷,库书据天一阁藏本缮录。天一阁本不分卷,缮录时以篇帙较繁,析为五卷。现存版本有明白崔山房抄本,不分卷,藏北京图书馆。另有清抄本三种,其中两种亦不分卷,一种分作六卷,前两种亦藏北京图书馆,六卷本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此外尚有《平津馆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助语辞

    一卷。元卢以纬撰。卢以纬字允武,元末东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皆不可考。我国专释虚字的专著,以卢氏《助语辞》为最早。《助语辞》初称《语助》,收入《奚囊广要丛书》。后胡文焕《格致丛书》所收

  • 玄中记

    一卷。晋郭璞(详见《尔雅注疏》)撰。又称《郭氏玄中记》、《元中记》。《隋志》、《唐志》无目,惟《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收录,作一卷,未题撰人。南宋人罗苹在《路史发挥》卷一《论槃瓠之妄》中说:“《

  • 大学补遗

    一卷。清章钧撰。钧谓《大学》古本今本皆不全。古本于“未之有也”,下接“以此谓知本”二语作结,语意不贯。今本以“未之有也”作结,语意也未完。应以《中庸·哀公问政》章“内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至末十五节补之

  • 左传人名备考

    不分卷。清赵宗侃撰。宗侃,钱唐(今浙江杭州)人。该书考证《左传》中的人名,对于同名异人、异名同人尤加注意。该书有清道光己酉(1849)凤樵书屋刊本。

  • 篆隶考异

    二卷。清周靖(生卒年不详)撰。周靖字敉宁,吴县(今属江苏)人,周顺昌(万历进士,为魏忠贤迫害而死)的曾孙。此书旨在辨别篆书与隶书的同异,与张有《复古编》相类。所不同的是,张书以篆文为纲,附列隶字之正俗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三卷。宋王惟一(987-1067)撰。王惟一,又名王维德,北宋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太医局翰林医官、尚药奉御等职。天圣元年(1023),王惟一奉命考证明堂经络之会,铸铜人式,又纂集旧闻,订正讹谬,撰写《铜

  • 戊申立春考证

    一卷。原题明路士登订。是编首书万历三十六年戊申岁立春正月节,历以洪武初钦天监监正《元统大统历法》推,推天正冬至得岁前十一月初四日癸巳正月初刻冬至得岁前十二月二十日戊寅亥初三刻立春。考古时只云某日冬至耳

  • 滋溪文稿

    三十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属河北)人。累官肃政廉访使、集贤侍讲学士、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等。其藏书之所名滋溪书堂,故名集。原稿三十七卷。诗七卷,文三十卷。诗稿七卷已佚

  • 易经通论

    ① 十二卷。明曹学佺(1574-1646)撰。学佺字能始,号石仓,又号泽雁。侯官(今福建闽侯)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因著《野史纪略》罢官。后为南明朱聿键礼部尚书,聿键败,学

  • 萧方等三十国春秋

    一卷。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载:“《三十国春秋》三十一卷,梁湘东世子萧方等撰。”萧方等(528-549),字实相,湘东萧绎(元帝)长子。因母徐妃失宠,为父所恶,曾参予讨伐侯景叛军,后率军南讨河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