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卷,附经传建立博士表 一卷。清汪大钧(生卒年不详)撰。大钧字仲虞,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平不详。本书为补正洪亮吉《传经表》而作。因为朱彝尊所撰《经义考》载有师承一门,实际上就是洪亮吉所本,但详
四卷,续录艺文一卷。明孟仲遴纂修。孟仲遴,陕西凤翔人,嘉靖进士,曾任清河县知县。清河旧无县志。嘉靖二十九年(1550)孟仲遴任清河县令后,立意创修志书。其“询访搜剔,稽求采摭;迹今追古,溯流穷源,有得
八卷。元盛熙明(生卒年不详)撰。据《书史会要》知其祖为鲜卑人,后居豫章(今江西南昌)。盛熙明清修谨饬,笃学多材,工翰墨,亦能通六国书。是书成于至正四年(1344)。是书卷前有欧阳玄、揭徯斯及虞集三序。
五卷。明李祯(1376-1452)撰。李祯字昌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明代文学家。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李祯博学多识,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后任广西、河南左布政使,有政绩。著有诗
一卷。近人简朝亮撰。朝亮有《尚书集注述疏》已著录。此书乃朝亮八十岁时在佛山为弟子讲诗,弟子笔录成书又经其本人删定而成。所论说者只《国风》八篇,《雅》二十篇,《颂》八篇,共计三十六篇。其注诗不仅博引毛郑
三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甘启运等修,刘洪泽纂。甘启运,奉新人,曾任新化县知县。刘洪泽,邑人,县学训导。《新化县志》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共三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分为十目。卷首为顺治、康熙、雍
①八卷。清顾涞初纂修。顾涞初字惠师,浙江吴兴县人,出身进士,康熙十年(1671)任稷山县知县。顾涞初掌稷山县后,锐意修志,康熙十二年(1673)春,延邑绅士,查考旧志,博采舆论,参稽故典,历数月志成。
①十卷,首一卷,清何蕙馨修,吴江纂。何蕙馨,字仲香,河南息县人,增贡,官利川知县。吴江,字枫桥,本县人,贡生。按利川,向属土司,明以来,先属菱州,后属施州卫,乾隆元年(1736)改利川县,以忠孝、忠路
二卷。附桑蚕说一卷。清方大湜(?-1886)撰。方大湜,巴陵(今湖南岳阳市)人。做过地方官,有政绩。《桑蚕提要》二卷,卷一为桑政,共二十二条,九十六则。附录六条,十二则。卷二为桑事,共四十条,一百六十
一卷。清孙景贤(生平详见《龙吟草甲乙集》)著。其旧友编修孙兆玮遵其嘱,将其手编的《梅边乐府》付梓,并为之作序。书中所收的词、曲清奇隽永,缠绵悱恻,如《调寄菩萨蛮·咏故宫白牡丹》:“年年花似雪,寒尽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