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尚书集传或问

尚书集传或问

二卷。宋陈大猷(生卒年不详)撰。其字、号均不传,两浙路东阳(今属浙江省)人。绍定二年(1229)进士,由从仕郎历六部架阁,事迹不详。大猷论《尧典》“敬”字条下,首举“心之精神谓之圣”,其学盖出于杨简。大猷先有《尚书集传》,《或问》专论前书去取诸说之故,与朱熹《四书或问》体例相同,持论与朱熹多有不同。陈大猷嘉熙二年(1238)三月《进书表》称“臣所编《书集传》十二卷,《集传或问》三卷,缮写成一十五册。”是该书本名《集传或问》,卷数当为三卷。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著录宋刻本,题“《书集传》十二卷、《或问》二卷”,是此书宋时已省称《或问》,卷数亦改并为二卷。现有元刻本,藏北京图书馆,《书集传》十二卷、《或问》二卷俱在,《总目》谓“《集传》已佚”,不确。

猜你喜欢

  • 天台山全志

    十八卷。清张联元撰。张联元,字觉庵,湖北钟祥人。天台为数山之总称。旧传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上应台星,超然秀出。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其界涉天台、临海、宁海、新昌、嵊县五县。东临大海。明万历时,僧人

  • 邃雅堂学古录

    五卷。清姚文田(1758-1827)撰。文田字秋农,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经学家。嘉庆四年状元,由翰林院修撰累官礼部尚书,数督学政,革除陋例,斥伪体,拔真才,典试号得士。持己方严,通达治体,不为激亢

  • 通言

    一卷。宋吴沆(详见《易璇玑》)撰。此书属语录体,其言间有可取,如曰:“不求过于人而人不能及之者,善道也;不求合于人而人不能离之者,善德也。”又曰:“立朝廷而后见山林之志,享富贵而后见贫贱之节。”其书亦

  • 洞天清录

    一卷。宋赵希鹄(生卒年不详)撰。赵希鹄,开封(今属河南)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宋史·世系表》可知其为宋太祖赵匡胤后人。此书所论皆鉴别古器之事,分古琴辨三十二条,古砚辨十二条,古钟鼎彝器辨二十条,怪石辨

  • 礼经宫室答问

    二卷。清洪颐煊(1765-?)撰。洪颐煊,字筠轩,浙江临海县(今地名同)人。颐煊苦志笃学,与兄坤煊、弟震煊常夜借佛灯围坐,谈经不辍。曾与其弟一起被阮元招往行省就学。颐煊尤精研经训,熟习天文,贯串子史。

  • 西渡集

    二卷。《补遗》一卷。宋洪炎(约1108年前后在世)撰。洪炎,字玉父,南昌(今江西南昌县)人,生卒年不详。元祐末(1093)进士,官至著作秘书少监。炎与兄朋、刍、弟羽号曰“四洪”,皆黄庭坚之甥,受诗法于

  • 良吏述

    一卷。清彭绍升(详见《儒行述》)撰。自序谓:“读《汉书》至文翁朱邑之事,心慕之。既长,往来齐燕吴越之间,问民所疾苦。居间既久,考旧闻作《良吏述》,始自骆钟麟之却漕金,至李大本之散苗田。”认为自三代以来

  • 四书通

    二十六卷。元胡炳文(生卒年不详)撰。胡炳文字仲虎,人称云峰先生,元理学家,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曾任明经书院山长,兰溪州学正。其学以朱熹为宗,又精通《易》学,著有《四书通》、《周易本义通释》、《书

  • 左通补释

    三十二卷。清梁履绳(1748-1793)撰。履绳字处素,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大学士诗正孙,乾隆戊申(1788)举人。他汇辑各家对《左传》的解说而进行折衷,成书六种,命名为《左通》。其一为《补释》,其

  • 方等三昧行法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方等三昧行法》一书,卷首序称唐代已佚,宋代来华的日本僧人寂照齐有述。据此可知,智此作“有依堂别行二众,依堂之僧,一日之间,六时行道,四时坐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