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居业录

居业录

八卷。明胡居仁(1434-1484)的讲学语录,由其门人,女婿余祐(1465-1528)编辑成书。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余干(今属江西)人。师事吴与弼,不求功名,筑室山中,以讲学为事,寻主白鹿书院。著有《居业录类编》等。余祐字子积,号訒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至吏部右侍郎。余祐于《序》中称,此书取《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之意为书名。此书分《道体》、《为学》、《主敬》、《致知》、《力行》、《出处》、《治体》、《教人》、《警戒》、《辨异端》、《观圣贤》等十二类,共一千一百九十九条。每条或数字,或数十百字不等。所论包括圣贤德业、经传旨趣、学问功夫,治道修身、性命渊源,对佛老之学的批判。主要阐发程朱性理之学。他提出“心与理一”,认为天下事之理虽在外,统之在吾一心;应事接物之迹虽在外,实为吾心之所发见。所以圣人以一心之理,应天下之事,内外一致。理与气不相分离,心与理一致。心存则气清,气清则理益明。理明气清,则心益泰然。理无不善,而气有清浊。贤者因气之清,而能明其理,有其善;愚者因气之浊,以蔽其理,而失于善,流于恶。他在书中强调“王道”之外无坦途,所谓“王道”即存天理遏人欲而已。所谓天理,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所谓人欲,即不孝不悌、不睦不、不任不恤、造言乱民。存天理则人欲遏,天理必见。修身要先穷理,而穷理在于读书论事,推究到极处。他主张以义制利,不以利害义。认为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学者以此立心,便能广大高明,充之则为纯儒,推而行之即为纯王之政。强调君子应当守道安贫,此书与薛瑄《读书录》同被理学家称赞,推为醇正之作。正德(1506-1521)中,张吉曾删其书为《居业录要语》,吴廷举删其书为《居业录粹言》,陈凤梧又有《居业录类编》三十一卷,颇失胡居仁本义,所以流传不广。明人曾将此书与薛瑄《读书录》、罗钦顺《困知记》合刊,称《三先生语录》。有《四库全书》本,《正谊堂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琴堂谕俗编

    二卷。宋郑玉道(生卒年不详)、彭仲刚(生卒年不详)撰,宋应俊(生卒年不详)辑补,元左祥(生卒年不详)续增补。四人字、号、籍贯及生平事迹均不详。据《宋史·艺文志》所载,可知郑玉道曾撰有《谕俗编》一卷,彭

  • 养新馀录

    见《十驾斋养新录》。

  • 学庸训蒙琐言

    二卷。署乳山山人集,不著名氏。书首有自序,言用朱子读书,《论语》用冷看法,《孟子》用熟读法,《大学》、《中庸》尤用熟读法,逐字理会。凡虚字的轻重缓急,抑扬曲直,前呼后应,仰承俯注,务求其神气协合,血脉

  • 翰苑初编字学汇海

    见《字学汇海》

  • 二南遗音

    四卷。清刘绍攽(生卒年不详)编。刘绍攽字继贡,三原(今陕西)人。雍正中以诸生荐为什邡县,调南允,有政声。工诗文,喜讲古韵、方程句股,熟于史事并各代典制。著有《九畹集》、《周易详说》。是集凡四卷。所录皆

  • 宋景濂未刻集

    二卷。明宋濂(1310-1381)撰。宋濂集重刻于嘉靖中,行世甚久。此本乃清顺治十二年(1655)宋濂裔孙实颖得文征明家所藏旧稿以示金坛蒋超,超择其中今本未载者得三十八篇,编为此集,以补其遗。并以韩叔

  • 广顾氏四十家小说

    四十种,四十卷。本书题作明顾元庆编,实为《顾氏文房小说》流行后时人之伪托。丛书汇辑古今小说杂记,所录诸书大都见于《说郛》等书,并以记吴中故事为多,主要有东坡居士《渔樵间语》、祝允明《读书笔记》、张洎《

  • 熊襄愍尺牍

    四卷。明熊廷弼(1569-1625)熊廷弼,字飞百。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万历四十七年(1619),任辽东经略。当时后金(清)崛起,他招集流亡,整肃军令,训练部队,加强防务,在职年余,后

  • 读尚书略记

    无卷数。明朱朝瑛(详见《读易略记》)撰。《读尚书略记》力辨攻古文《尚书》者之非,殊失深考。其注语亦不过敷衍文句大意,无甚创见。有《七经略记》本,标注此书三卷,藏于北京图书馆。而有清方德骥题款的,则收藏

  • 曹文贞诗集

    十卷。《后录》一卷。一名《汉泉漫稿》。元曹伯启(1255-1333)撰。伯启字士开。济宁碣山(今属山东)人。历任兰溪主簿、台州路治中等,累至山北廉访使。此集为其子江南诸道御史台管勾复亨所编。《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