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山堂考索

山堂考索

又名《群书考索》,前集六十六卷,后集六十五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二十五卷。宋章如愚(生卒年不详)撰。章如愚字俊卿,室号山堂。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庆元中登进士第。初授国子博士,后出知贵州。开禧初年被召入京,上书言时政,得罪了权相韩侂胄,罢归。史称所著有《文集》行于世,今已散佚。此书原为百卷,元明间版本为四集二百一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称:“宋自南渡以后,通儒尊性命而薄事功,文士尚议论而鲜考证。如愚是编,独以考索为名。言必有征,事必有据,博采诸家而折衷以己意。不但淹通掌故,亦颇以经世为心。”以成此书。据明本前集六十六卷,分六经、诸子、百家、诸经、诸史、圣翰、书目、文章、礼乐、律吕、历数、天文、地理十三门;后集六十五卷,分官制、学制、贡举、兵制、食货、财用、刑法七门;续集五十六卷,分为经籍、诸史、文章、翰墨、律历、五行、礼乐、封建、官制、兵制、财用、诸路、君道、臣道、圣贤十五门;别集二十五卷,分为图书、经籍、诸史、文章、律历、人臣、经艺、财用、兵制、四裔、边防十一门。共四十六门,每门又分若干小类,每类又立若干条目。此书卷帙浩繁,同时,又四集非作于一时,不免有重复抵牾之处。如前集六经门外又立诸经一门,其文互相出入。又诸子百家门中以晏子、荀子杨子、文中子之类为诸子。以管子商子韩非子淮南子之类为百家。亦不知何以分别。又如前集第三十八卷既立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别集第八卷则又谓天子六门、诸侯二门。皆前后抵牾。然而,在宋人的著述之中,虽体例稍杂,但采录宏富,考据亦有心得,叙述源流,比较详备,仍为一部较好的类书。有宋刊本,十集一百卷。还有元延祐年间刊小字巾箱本、明正德三年(1508)建阳刘洪慎斋刊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审视瑶函

    六卷。明傅允科(生卒年不详)撰。傅允科,字仁宇,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善医,以眼科名世。此书又名《眼科大全》,成于明末,由傅允科父子两代完成。其子傅国栋,字维藩,为南京医院侍直御医,继父业辑成此书

  • 经说管窥

    一卷。清末王士濂撰。士濂字望溪,江苏省高邮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个别地方有一定见地。如《春秋·闵公元年》:“季子来归。”杜预注:“季子忠于社稷,为国人所思,故贤而字之。”士濂认为,季友并非鲁之

  • 贺氏丧服谱

    一卷。晋贺循(260-319)撰,清马国翰辑。循字彦先,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其先庆普,汉世传礼,世所谓“庆氏学”,族高祖纯,博学有重名。汉安帝时为侍中,避安帝父讳,改为贺氏。循以陆机疏荐,官至

  • 孝经管窥

    一卷。清窦容邃(1682-1754)撰。窦容邃字樗村,一字闻子,河南朱阳(今柘城)人。著述有《孝经管窥》一卷、《二思编》、《敬义堂集》。是书不用旧说,以经文中“不敢”二字为全书之枢纽,引“不敢”所在句

  • 律吕直解

    一卷。明韩邦奇撰。邦奇字汝节,号苑洛,朝邑(今陕西大荔)人,正德进士。韩氏治学广博,于诸经、子、史、天文、地理、乐律、兵法等,无不精通,所撰甚丰。此书旨在解释蔡元定之《律吕新书》。其自序称蔡氏之书“固

  • 绮云春阁诗钞

    二卷。清方芬撰,方芬,生卒年不详,号采芝,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诗人方维翰之女,国学程某之妻,清代诗人。此书在《贩书偶记》有记载,有咸丰六年(1856)古歙程氏刊本。另著有《红蕊山房学吟稿》。

  • 僧宝传

    全称《禅林僧宝传》三十二卷。宋代释惠洪(生卒年不详)撰。据有关文献记载,惠洪乃非平庸之辈。他虽然喜游公卿间,善诗交友,“于释门戒律实未精严”,“僧律多疏”,故世有多讽,有浪子和尚之称。但是,他却是聪明

  • 史记抄

    九十一卷,补遗十二卷,首一卷。明茅坤编辑。茅坤(1512-1601年),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嘉靖十七年(1538年)进士,善古文,著有《白华楼藏稿》、《玉芝山房稿》等,生平事迹详

  • 五经疑问

    一卷。房景先(475-518)撰。清王谟(见《圣证论》)辑。景先字光胄,清河(今属河南)人,北朝北魏经学家。祖父房元庆,仕刘骏,历七郡太守。父房爱亲有三子,长子景伯,三子景远,景先为第二子,幼孤贫,无

  • 南海杂咏

    十卷。明张诩(1455-1514)撰。张翊,字廷实,南海(今属广东)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累官至南京通政司左参议。著有《白沙遗言》(已著录)、《东所文集》等。是集为张诩杂咏广州诸古迹的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