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北宋末南宋初汪若海(1101-1161)撰。汪若海字东叟,一说号东叟,歙州(今安徽歙县)人。靖康元年(1126)为太学生,金人攻扰,应诏上书,擢高等。二帝北迁、高宗即位,迁江南经制使,监登闻检院
八卷。明闵珪(1430-1511)撰。闵珪,字朝英,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明天顺八年(1464)进士,授御史,官至刑部尚书,为当时名臣。著有《闵庄懿集》。是编为其诗文集。凡八卷,集中前六卷为七言律诗
四十五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曾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外。释者,我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之简称,后又泛指佛教。本书裒辑历代名僧
一卷。清刘光蕡(生卒年不详)撰。光蕡,字焕堂,号古愚,咸阳(今陕西咸阳县)人。光绪(1899)举人。幼孤贫,弱冠,避回汉之争于醴泉兴平,为人磨麦鬻饼求食,而读书不倦,淡于仕进,喜治经学,且以为经学应归
十卷。宋太宗敕王著摹勒。王著,生卒年不详。字如微,授隆平主薄,官太宗侍书,殿中侍御史。善攻书。宋太宗曾购求古今书迹。让王著辨精识微,确定为法帖十卷,并摹勒上石,便是《淳化法帖》。唐《弘文馆帖》只是摹刻
四卷。清周梦龄撰。梦龄字蘧庄,楚陂人,沉潜力学,工于诗文。该书作成于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分为四卷:卷一为隐公、桓公、庄公,卷二为闵公、僖公、文公,卷三为宣公、成公、襄公,卷四为昭公、定公、哀
九十二卷。明李东阳(1447-1516)等奉敕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进士,历编修,侍讲学士,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著有《怀麓堂集》、《燕对录》、《怀麓堂诗话》等。此
二十六卷。清纪昀(1724-1805)编。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直隶献县(今属河北省)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达。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纂定《四库全书总目》。有《纪文达公遗集》、《
十二卷。清施鸿保撰。施鸿保,字可斋,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道光四年(1824)邑庠,一生14次应试乡举,皆不中,乃弃笔从幕,多居江西、福建。而居福建尤久,足迹遍及闽江上下游。此编即其从幕闽中时作。自
三卷。著撰人名氏不详。书中记载安南国事。上卷曰国初沿革,为赵陀以下诸王。中卷下卷皆曰阮纪,则自李公蕴得国后诸王事迹,记述详尽。安南自汉迄唐,并为州郡,五季末为土豪窃据,宋初时始自立国。此书自唐以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