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心经

心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给予著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的格言,而以诸家的议论为其作注,末附四言《赞》一首。大旨以“正心”为本,以“心”之精神为圣。作者继承了自孟子以来诸儒对“心”这一哲学范畴的唯心主义观点。如《易·坤》之“六二敬说”条中,他注以程伊川的议论,认为“主一之谓敬,直内乃是主一之义。至于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但存此涵养,久则自然天理明。”又云“心敬则内自直”;《孟子》“仁义理智”条,他引朱子之说“仁义理智,皆天所与之”;《孟子》“仁说”条中,他引朱子之说“仁者,心之德也。”注释曰:“性乃仁也。”卷末所附《赞》其三百三十六言,指出“万世心学,此其渊源,人心何伊,生于形气”,“道心伊何,根于性命,曰义曰仁,曰中曰正”,“维此道心,万善之主,天之予我,此其大者”。实际《赞》是对全部注释的总结。端平元年(1234),颜若愚刊此书于泉州府学,并附跋一首。淳祐二年(1242),至彻禁中。端平二年(1235),真德秀卒,两月后,从臣洪咨夔在经筵,宋理宗出示《心经》并言已经读过,令洪咨夔为其书作序。可见此书为当时所重。明程敏政为此书作注,并怀疑书中有引《西山读书记》的内容,非为真德秀原文,后人又多所附益。此书为宋代理学家有关“心”论的专著,将历代儒家有关于“心”的论述解熔于一帙,并作进一步阐发,是研究程朱理学的重要资料。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题为《真文忠公心经》;各版本的《真西山全集》均收录此书。

猜你喜欢

  • 观古堂文稿四册

    不分卷。清叶德辉(1864-1927)撰。事迹见《观古堂诗录》条。此集为作者辛亥(1911)以前所作,大都酬应之文,然明白醇实,固非泽于古者深,不能有此典雅。辛亥(1911)以后所作《陈氏庚焕、衢州孔

  • 文释

    一卷。南朝宋江邃(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江邃字玄远,济阳(今河南兰考东北)人。元嘉(424-453)初,为太学博士,累迁祠部郎,兼散骑常侍,又任司徒记室参军等。广收事物常语,精加解释,撰成此书。

  • 通典

    二百卷,杜佑撰。杜佑(735-812)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唐代名相,又是著名历史学家。累世官宦,本人以门荫入仕,为郡、县佐贰官。后为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淮西节度使韦元甫辟为从事,深受委

  • 剪灯余话

    五卷。明李祯(1376-1452)撰。李祯字昌祺,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明代文学家。永乐二年(1404)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李祯博学多识,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后任广西、河南左布政使,有政绩。著有诗

  • 大学说

    清惠士奇(1671-1741)撰。士奇字天牧、仲孺,晚号半农居士,人称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著有《礼说》、《易说》、《春秋说》等。是书为周锡瓒所藏,向无刊本。彭纯甫刊附士奇所著《礼说》之后,

  • 剑光楼诗钞

    四卷。词一卷。《文钞》一卷。清仪克中(1794-1835)撰。仪克中,字墨农,又字协一,原籍山西太平(今山西寿阳)人,后居广东番禺县。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少时聪颖,顷刻能作数千言,又能在方寸纸

  • 孝经宗旨

    一卷。明罗汝芳(1515-1588)撰。汝芳字维德,号近溪,南城(今属江西)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布政使参政。初从永新颜钧讲学,后颜钧系南京狱当死,汝芳鬻产救出。罢官后,汝芳事养颜钧,

  • 田寿荪行述

    一卷。清田兆林编撰。兆林,清末浙江山阴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书纪其父田祚生平。田祚字元持,号寿荪,道光举人,官至江苏镇江府知府。现存光绪年刊本。

  • 说文订订

    一卷。清严可均撰。参见《说文校议》。此乃订正段玉裁《汲古阁说文订》之作。严氏称段“援稽抉择,能令治《说文》者获此一编如获数宋本”。但是尚有六十二处与其所见不合,故作此书以订段氏之《订》。如段《订》第二

  • 今本仓颉篇

    三卷。清孙星衍(1753-1818)撰。星衍字伯渊,一字渊如,号季述,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官山东按察使,布政使。专力经史、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工篆隶,精校勘,主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