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文章缘起

文章缘起

一卷。梁任昉(460-508)撰。(任昉生平详见《述异记》辞目)。本书曾收入《文学津梁》等丛书,流传较广。《梁书·任昉传》称“昉所著文章数十万言”,但未提到《文章缘起》。考《隋书·经籍志》载任昉《文章始》一卷,称“有录无书”。是其书应在隋时已亡。《唐书·艺文志》载有任昉《文章始》一卷,注曰“张绩补”。张绩不知何许人。然在唐已补其亡,可知唐时无此书。宋人修《太平御览》所引书一千六百九十种,有挚虞《文章流别》、李充翰《林论》之类,无不备收,亦无此名。今检其所列,引据颇疏,标目琐杂。如“以表”与“让表”分为二类。“骚”与“反骚”别立两体。“挽歌云起缪袭,不知薤露之在前。”“玉篇云起凡将,不知苍颉之更古。”崔骃《达旨》,即扬雄《解嘲》之类,而别立“旨”之一名。崔瑗《草书势》,乃论“草收”之笔“势”,而强标“势”之一目。皆不足据为典要。至于谢恩曰“章”,《文心雕龙》载有明释,乃直以“谢恩”两字为文章之名。尤属未协,疑为依托。并书末洪适一跋亦疑从《盘洲集》中钞入。然王得臣为嘉祐中人,而所作《麈史》有曰,“梁任昉集秦、汉以来文章名之始,目曰《文章缘起》。自诗、赋、离骚至于势约,凡八十五题,可谓博矣。既载相如《喻蜀》,不录扬雄《剧秦美新》。录《解嘲》而不收韩非《说难》。取刘向《列女传》而遗陈寿《三国志评》。”又曰“任昉以三言诗起晋夏侯湛,唐刘存以为始鹭于飞,醉言归。任以颂起汉之王褒,刘公始于周公《时迈》。任以檄起汉陈琳檄曹操,刘以始于张仪檄楚。任以碑起于汉惠帝作四皓碑,刘以管子谓无怀氏封太山刻石纪功为碑。任以铭起于秦始皇登会稽山,刘以为蔡邕铭论黄帝有巾几之铭云云。”所说一一与此本合。知北宋已有此本。其殆张绩所补,后人误以为任昉本书。明陈懋仁为其作注,注本收入《学海类编》及《丛书集成初编》。清人方态更附益之,有《邵武徐氏丛书初刻》本。

猜你喜欢

  • 唐宋十大家全集录

    五十一卷。清储欣(1631-1706)编。储欣,字同人,宜兴(今江苏)人,博通经史,早年以制艺闻名于东南。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六十始领乡荐,试礼部不遇,遂杜门不出,著书教授以终。著有《在陆草堂

  • 学斋占毕

    四卷。南宋史绳祖(生卒年不详)撰。史绳祖字庆长,眉山(今属四川)人。早年从学于魏了翁,官至朝清大夫直焕章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勤奋好学,经史百家之书,无所不读。此书卷首自谓:“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

  • 定襄县补志

    十三卷,图一卷。清郑继修、王仲焘修,邢澍田纂。郑继修字子敬,河北广宗县人,出身禀贡,光绪三年(1877)任定襄知县。六年(1880)去职。王仲焘,古莱县人,光绪六年任定襄知县。邢澍田,邑人,诰授奉政大

  • 禹贡释诂

    一卷。清孙乔年(见《古文尚书证疑》)撰。孙乔年所著书除《古文尚书证疑》以外,还有《尚书今文集说》、《五经释诂》、《三正考》等。此卷《禹贡释诂》,即为《五经释诂》之一种,原为手稿藏于家中,至其孙孙仝严始

  • 四书说丛

    十七卷。明沈守正撰。沈守正详《诗经说通》条。此书汇集诸家之说,列于每章之后,亦时时发挥己说。所采之书多达二百二十六种,其中包括不少佛、道典籍。该书不囿于一家之言,遍采群说,征引每每得当。然去取不精,伤

  • 春秋攻昧

    一卷。隋刘炫(详见《春秋规过》条)撰,清马国翰辑。刘炫作《春秋规过》、《春秋述义》,又摘各家注之失,作《春秋攻昧》。此书《北史》本传载十卷,《隋书·经籍志》不见著录,《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

  • 蓬溪县续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周学铭修,熊祥谦等纂。周学铭,曾任蓬溪县知县。《蓬溪县续志》光绪二十五年(1899)刻本,共十四卷首一卷。卷首为序启、衔名、诸图。正文分为:第一卷,疆域,建署、城工、邑里、古迹属之。第

  • 潜夫论

    十卷。汉王符(约公元108-174)撰。王符字节信,自称潜夫,东汉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南)人。少好学,有志操,与世不合。仕人更相引荐,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仍隐居著书三十余篇

  • 梵番满蒙汉五体合璧贤劫千佛号

    一卷。清高宗(1736-1795在位)御制。高宗为其帝号,年号是乾隆,姓爱新觉罗,字弘历。乾隆在位时期正值清朝处于“康乾盛世”。出于政治目的,乾隆帝御制此五体佛书。即一经五体佛书。其中梵番满蒙汉分别指

  • 学言诗稿

    六卷。元吴当(1299-1363)撰。当字伯尚。吴澄之孙。崇仁(今属江西)人。以荫授万亿四库照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宋、辽、金三史。迁翰林直学士,累官至江西行省参知政事。陈友谅陷江西,被拘于江州,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