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新语

新语

二卷。亦称《陆子》。汉陆贾(约前240-前170)撰。陆贾楚人,秦汉之际著名的舌辩之士,以客从刘邦定天下。授太中大夫。在吕后掌权期间,被免家居,孝文帝刘恒当权又重任太中大夫。西汉初两次出使南越,都成功地说服了南越王尉佗臣服朝廷,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一再建议刘邦要文治,“文武并用”才能长治久安;在诸吕擅权阴谋作乱之际,力劝丞相陈平靠近太尉周勃,加强将相之间的团结,以免分裂;又在公卿大臣间,游说,故在平定诸吕作乱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汉书·艺文志》著录:“《陆贾》二十三篇。”梁阮孝绪《七录》谓《新语》二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皆著录:“《新语》二卷,陆贾撰。”今存有《新语》二卷本或一卷本,均为十二篇。是书篇目为:一《道基》,二《术事》,三《辅政》,四《无为》,五《辨惑》,六《慎微》,七《资质》,八《至德》,九《怀虑》,十《本行》,十一《明诫》,十二《思务》。书中多阐述《春秋》、《论语》之文。主张崇王道,黜霸术,识贤任贤,以德教化,修养生息。反对秦始皇的侈骄。提出了“广思而博听”,“进退循法,动作合度,闻见欲众,而采择欲谨”的卓见。对《新语》真伪的看法,从宋以来,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认为《新语》是伪书。最初是宋代黄震在《黄氏日抄》中提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根据:一,其文烦细,不类陆贾豪杰士所言,当时无《五经》的称呼,无对偶文;二,《汉书·司马迁传》云,迁取《战国策》、《楚汉春秋》、《陆贾新语》作《史记》,唯《新语》之文不见于《史记》;三,《穀梁传》至汉武帝时始出,而《道基》篇末乃引“穀梁传”文,与时不符;四,《本行》篇曰:“表定六艺”非贾所为;五,《新语》本儒家书,而今本多道家说等。与之相反的意见则认为《新语》是真书。清唐晏《重补陆贾新语跋》云:“陆氏著此书,去秦焚书才六年耳,其所读者,未焚之《穀梁传》也。至汉武帝时则为再出矣,故所引者今本无之也。”罗根泽亦认为《新语》是陆贾的著作,根本不是伪书。据《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司马迁曰:‘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陆生乃祖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书》。”《汉书·艺文志》儒家著录为《陆贾》二十三篇,不写成《新语》是把《新语》和其他著作放一起的缘故。”《新语》中有道家之言是很自然的,反映汉初黄老之术的实际情况,符合时代特点。这些都不能作伪书的根据。因此《新语》为真,是研究陆贾思想的可靠史料。《新语》有各种版本:明弘治间李廷梧刻本,明范氏天一阁刻本,万历中胡维新辑刻《西京遗编》本,皆二卷本。民国八年(1919)上海扫叶山房石印《百子全书》本,《汉魏丛书》本,《诸子集成》本,1956年中华书局排印《诸子评议补录》本。

猜你喜欢

  • 词品

    ① 一卷。清郭麟(生卒年未详)撰。本编探索词之体貌,分十二品:幽秀、高超、雄放、委曲、清脆、神韵、感慨、奇丽、含蓄、逋峭、秾艳、名隽,各系以韵语十二句,全仿司空图《诗品》之体例。论文名品,始于钟嵘,原

  • 唐集辑要

    四卷。明唐枢(请参阅《宋学商求》条)撰,清王表正删辑。全书分讲学、论治、澄道、阐性四篇。唐枢之学纯出于禅宗,因此所言大抵空虚幻杳。此书所收,虽将其言辞太过者删除,但仍显偏激。收入《木钟台全集》中。

  • 成均课讲学庸

    无卷数。清崔纪撰。崔纪详《成均课讲周易》条。该书为作者任国子监祭酒时所撰讲解《大学》、《中庸》之书。书中大旨以为《大学》以“慎动”为宗,故其言多显;《中庸》以“主静”为宗,故所言多微。两者合一,显微无

  • 读经析疑

    二卷。清聂镐敏(生卒年不详)撰。镐敏字半阳,号京圃,衡山(今湖南衡山县)人。乾隆甲寅举人,嘉庆辛酉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官中允司经局洗马、安徽学政、严州知府等职。为官多惠政,颇负时望。除本书外

  • 红薇翠竹词

    一卷。《仲轩词》一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一字里堂,晚号里堂老人。江都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嘉庆六年(1801)举人,应礼部试不第,即奉母家居,仕进之心日淡,从此潜心学术,筑雕

  • 重修扬州府志

    七十二卷,首一卷。清阿克当阿修,姚文田、江藩等纂。阿克当阿,字厚庵,满洲正白旗人。官内务府护军统军,兼管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地区)事务,督理两淮盐政,嘉庆十三年任两淮巡盐御史。曾监刊钦定《全唐

  • 石屋珙禅师语录

    二卷。元代释清珙(生卒年不详)撰。清珙,字石屋,俗姓温,苏州常熟人。少年出家,依崇福、永惟为业师。二十三岁受具足戒后,外出求师闻道、弘法说经。并将其一生八十一岁,五十四年弘法言行整理成书即《石屋珙禅师

  • 左鉴

    十卷。清杨潮观(1710-1788)撰。潮观字闳度,号笠湖,金匮(今江苏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举人,官四川泸州知州。除《左鉴》十卷外,还著有《周礼指掌》六卷、《吟风阁杂剧》四卷、《笠湖诗稿》。

  • 四书考异

    ① 一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属湖南)人。清著名思想家、学者,著有《读通鉴论》、《宋论》、《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等。是书以许慎所引《古文

  • 南汉书

    十八卷。考异十八卷。文字四卷,丛录二卷。清梁廷楠撰。梁廷楠(1796-1861),字章冉,号藤花亭主人,清代广东顺德人。贡生,咸丰时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战争中,支持林则徐禁烟。学问广博、立著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