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时病论

时病论

八卷。清雷丰(1833-1888)撰。雷丰字少逸,衢州(今属浙江)人。其父雷逸仙学医于名医程芝田。曾集古人医书为《医博》四十卷,又自著《医约》四卷。雷氏承家学,勤奋博学,刻苦研究医学,长于温病、时症。著有《雷氏慎修堂医书三种》等书。雷氏认为古来论时病的医书很少,而一年之中,又杂病少、时病多,若不精研时病,临证未免茫然无据。主张“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知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何时而变,决何时而解,随时斟酌。”故撰此书。约十万字。全书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滞;夏伤于暑,秋必阂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为纲领,集四时六气之病为目,分述时病的病因、病机、辨证、立法、证候等特点,并备有常用成方。卷一首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阐发伏气致温的见解;卷二论“春伤于风”,分述伤风、冒风、中风、风寒、风热、风湿、寒疫七种时病。认为“此七者皆春令所伤之新邪”,不同于伏气为病;卷三至卷八分别论述夏季伏气之病十六种,新感之病十三种;秋季伏气之病十八种,新感之病七种;冬季伏气之病二种,新感之病四种。全书论病总计七十二种,拟“诸法”六十余则,列方一〇六首,选医案八十七例。所列“诸法”之后,详加注释,以使读者既通医理,又明方剂之性,灵活变通。此书论述颇有见地,理论联系实际,既有临床经验,且又理、法、方、药俱全,其治法和成方多有实效,切于实用,故其流传甚广,备受后世医家崇信,是常用的临床参考书,有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有光绪十年(1884)刻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上海著易堂养鹤山房刻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吏部铨选则例

    二十一卷。清锡珍等奉敕修。锡珍(?-1889),姓额尔德特氏,字席卿,蒙古镶黄旗人。同治进士,光绪时官至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同治初年,时任户部右侍郎的锡珍,鉴于《吏部铨选则例》自道光二十三年(1843

  • 便宜十六策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

  • 珍珠舶

    六卷十八回。清徐震(详见《女才子书》)撰。短篇小说集。题为《珍珠舶》,乃与舶载“珊瑚玳瑁”相比附,示珍奇之意。该书序云:“客有远方来者,其舶中所载,凡珊瑚玳瑁木难之珍,璀璨陆离,靡不毕备,故以宝之多者

  • 千家姓文

    一卷。清崔冕(生卒年不详)撰。崔冕字贡收,巢县(今安徽省安庆)人。本书以乡塾所传百家姓为底本。原本语无文义。作者翻阅大量史传,得复姓三十四,单姓九百七十二,共计一千零六姓。作者联属其文,较原书为雅驯,

  • 宗圣谱

    十四卷。明邹泉撰。泉字子静,常熟(今属江苏)人。生卒仕履均不详。该书是记述历代儒家学者行实的著作。体例上分八目,即孔圣谱、四配谱、十哲谱、郡贤谱、理学谱、经儒谱、史氏谱、著作谱。所谓谱,其目的乃在于理

  • 剿闯小史

    见《剿闯通俗小说》。

  • 陈布政行略

    一卷。清陈子辂撰。子辂,晚清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记其父陈嘉树事迹。嘉树字亭玉,江苏仪征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历任编修、济东泰武临道、广东盐运使、按察使、布政使、山西按察使、布政使等官。

  • 资治通鉴释文辨误

    十二卷。宋元之际胡三省(1230-1302)撰。三省字景参,一字身文,台州宁海(今属浙江)人。宋宝祐进士,历任县令、府学教授。生平深好《资治通鉴》,著有《资治通鉴音注》、《资治通鉴释文辨误》及《竹素园

  • 周礼刘氏音

    二卷。刘昌宗(时代不详)撰,清马国翰辑佚。《颜氏家训》尝称刘昌宗,则刘氏盖齐梁间人。《隋书·经籍志》载刘氏《礼音》三卷,《唐志》不著录,陆德明《经典释文》引述刘氏音甚多,则唐尚有其书,《唐志》失载,今

  • 犍为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吕朝恩、王梦庚纂修。吕朝恩,顺天宛平县(今北京市丰台区)人,历官犍为县知县、酉阳直隶州知州。王梦庚,浙江金华人,拔贡,曾为犍为县知县。嘉庆十六年(1811),大府奏修通志,檄调各州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