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启蒙通释

易学启蒙通释

二卷。宋胡方平撰。方平字师鲁,号玉斋,生卒年不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早受易于董介轩,继师沈贵瑶,精研《易》旨,沉潜反复二十余年,而后著书发明朱子之意。子一桂也精易理。(《宋元学案》卷八十九《介轩学案》)董真卿《周易会通》称此书有方平至元己丑自序。然考熊禾《跋》称己丑春其读书武夷山中,有新安胡君庭芳来访,出其父书一编,曰《易学启蒙通释》。又刘泾《跋》也云,一日约无咎詹君、退斋熊君访云谷遗迹,适值新安胡君庭芳来访,出《易学启蒙通释》一编见示,谓其父玉斋平生精力尽在此书。辄为刊置书室,以寓惓惓景慕之意云云。由是知己丑乃熊、刘刊书作跋之年,非方平自序之年,董真卿误。《四库提要》所考,诚为有据。方平出介轩门,介轩出黄干门,黄干乃朱熹高弟。故方平及子一桂皆笃守师说。此书即发明朱子《易学启蒙》之旨,故曰“通释”。朱熹病近世学者喜谈易,其专主于文义者,既支离散漫,而无所根据。其涉于象数者,又皆牵合傅会,故取邵雍之数以补《程传》之偏。方平此书,虽亦专阐数学,而根据朱子之书,反复诠释,所采诸书也多为朱子门人书,故不失朱子之意。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列入此书,失之。此书现存最早刊本有元刻明修本一册,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武汉大学图书馆等藏。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题“朱子易学启蒙通释二卷启蒙图式一卷”。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庆余堂刻本。

猜你喜欢

  • 龙学文集

    十六卷。宋祖无择(1006-1085)撰。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进士及第,历官龙图阁学士,知通进银台司。为王安石所忌,谪忠正军节度副使,移知信阳军。祖无择受经于孙明复,而文章则传自穆

  • 宝华山志

    十五卷。清刘名芳撰。刘名芳,福建人。详见《南通州五山全志》条。刘名芳与宝华山住持释福聚相识,因纂修此书,而请释福聚参校。福聚,号文海,雍正十二年(1734)诏入京师,主持大法源寺。后被皇帝召见,赐四季

  • 吴孙子兵法

    见《孙子》。

  • 春秋逸传

    十四卷。清傅上瀛撰。上瀛,石首(今湖北石首)人。该书是作者研究《春秋》之作,有清光绪丙申(1896)典学楼刊本。

  • 澄怀主人自订年谱

    六卷。清张廷玉(1672-1755)撰。廷玉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曾任编修《明史》总裁,卒谥文和,著有《传经堂集》。此谱首有乾隆十三年

  • 吴季野遗集

    一卷。清吴垌(约1661年前后在世)撰。吴垌字季野。宣城(安徽芜湖)人。生卒年均不详。其此集为其遗文集,乃后人编定。王士祯《居易录》称他“文学战国短长及管、韩、荀卿子作言准确以拟权书。其《正学》、《观

  • 宝啬堂诗稿

    四卷。清张榕端(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生平详见《河上草》(辞目)。本集是张榕端在内阁学士任上所刊刻的,辑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至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之间所创作的诗歌,集前有任邱庞垲所作

  • 各国交涉公法论

    十六卷。英国Phillimore撰。英国傅兰雅口译,清俞世爵笔述。是书原名《国际法注解》,共有十二卷:初集四卷论“国与领土”,二集四卷论“平时公法”,三集四卷论“战时公法”。咸丰四年(1854)初刊,

  • 诗经说

    六卷。清陈世熔撰。世熔字大冶,怀宁(今安徽省安庆市)人。此书卷首有世溶自序。以为春秋朝聘燕享,有赋诗之事。但只举其诗之辞,并非以其诗被之于音乐。声虽从诗出,而歌之则成声。不歌不成声;虽歌之成声,不经乐

  • 史通评释

    二十卷,明李维桢评,郭孔延附评并释。李维桢(1547-1626),字本宁,京山(今湖北京山)。隆庆戊辰(1568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累迁提学副使,天启初,以布政使致仕,后来,又被召回修《神宋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