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卷。清董天工撰。董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人。武夷山在崇安县南。道书以其为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相传古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名。武夷山旧有志,董氏以为不足。其取衷稚生、徐德望、王适庵、王草堂四人所撰四
十二卷。清沈彤(1688-1752)撰。详见《周官禄田考》沈彤博究古籍,精于考据。此集收入的主要是其经学方面的学术论著。如《周官颁田异同说》、《五沟异同说》、《并田军赋说》、《释周官地征》等篇。《四库
三十六卷。清潘永因(生卒年不详)撰。潘永因字大生,金坛(今属江苏)人。著有《读史津逮》。此书以宋人诗话,说部分类纂辑而成。共五十九门。末附搜遗一卷。用以补充以上各门之所未备者。所引均不著明出处,是本书
三卷。清吴骞(1733-1813)撰。吴骞字槎客,号兔床山人。浙江海宁人,清代文学家,乾隆时贡生。骞生负异禀,过目成诵,笃嗜典籍,遇善本则倾囊购之,校勘精审,所得不下五万卷,筑拜经楼藏之,钱大昕为之序
二十一种,四十四卷,清徐乃昌(生卒年不详)编。此丛书所收著作二十一种,多为乾、嘉、道、咸四朝鸿生巨儒的著作,后附徐乃昌自己的著作。徐氏曾游学京师,孰悉当时学者的著述,主张。丛书所收如田普光《后汉儒林传
五卷。清杜蕙撰。蕙字树亩,江西南丰人。杜氏认为岐韵之字,初学之士往往迷离莫辨,遂摘取兼韵之字,一为之注释。其编次本部平通平则合详两平之义;平通仄则合详平仄互见之义;平仄数韵互见则详合数韵异同之义。训释
五卷。清倪璐辑,戈涛、刘乾用二人参与鉴定。倪璐字玉华,汉阜人。书前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戈氏序和二十五年(1760年)刘氏序,次为凡例,包括“读诗韵法”、“识字法”、“分九音法”、“分清浊歌”等
二十八卷。清韩菼(1637-1704)撰。韩菼,字元少,号慕庐,江苏长洲(今南京)人。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第一,由修撰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持论公允,不以利害、福祸左右其作为;天性恬旷,雅爱山水,暇
二卷。美国林乐知(详见《中国关系论》)译,吴江林廷旭述。同治十年(1872),日本政府首次派员出使外国,日本官员森有礼(1847-1889,曾于1875-1878任驻华公使)被派往美国任职,并奉政府命
十六卷。卢翰撰。卢翰字子羽,颍州(今安徽阜阳)人,明嘉靖甲午(1534年)举人,官衮州府推官,著有《易经中说》四十四卷、《签易》(又名《中庵签易》)一卷。该书有自序,称其因见家塾有《事亲》一书,因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