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氏传说

春秋左氏传说

二十卷。宋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吕氏一生研究《左传》,共著三书,一是《左氏类篇》(已佚),二是《左氏博议》,三即此书。吕氏为宋代著名散文家,其治《左传》亦重其文史,此书卷首《看左氏规模》云:“看《左传》,须看一代之所以开降、一国之所以盛衰、一君之所以治乱、一人之所以变迁。能如此看,则所谓先立乎其大者,然后看一书之所以得失。”虽仍立足于《春秋》大义,但其偏重史实,较诸儒之拘于书例、变例,则稍胜一筹。吕氏之说《左传》,既称扬其能通过对史实之描述而明辨其是非曲直,“以十分笔力写十分人情”,但又批评“左氏虽才高识远,然不曾明理,溺于习俗之中,而不能于习俗之外别着一只眼,看此左氏纪述之失也。”吕氏对《左传》的批评,是基于《左传》解经的旧说。吕氏重文,故朱熹批评此书“遣辞命意,颇伤于巧”。《四库提要》为之辨云:“朱子所谓巧者,乃指其笔锋颖利,凡所指摘,皆刻露不留余地耳。非谓巧于驰辨,或至颠倒是非也。”吕氏论《左传》,要在明其如何申经之大义,与诸儒之治经传者无异。然吕氏之“巧”,则在其重视《左传》文字表达之技巧,此又与诸儒截然相别。吕氏不但重文,也重史。如卷二论毕万卜筮事云:“看《左氏》所载敬仲、毕万之言,盖左氏之世,适当战国之初,田魏始兴,故夸诬其祖,以神下民。当时民无有知者,故皆信之。左氏亦惑于流俗之见、不能于流俗之外着一只眼,故于敬仲、毕万之事亦从而书之。”又云:“以此知战国时已自有符命惑人了。虽左氏好说符怪,然战国之时,已自相传,如此便到得陈涉以符命惑乱一世,遂盛于王莽。”即是从历史之角度论《左氏》之失,远胜于诸儒之空谈。此书文体类似宋代散文家之史论,随事立论,随文解义。或一事一议,或总若干事而一论,均有感而发。现存清《通志堂经解》本、《金华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中丞马先生文集

    四卷,《诗集》四卷。《诗余》一卷。《外编》一卷。明马卿(约1530前后在世)撰。马卿,字敬臣,河南林县人,生卒年未详。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改翰林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出守大名府,累迁浙江右布政

  • 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

    三卷。李琪(生卒不详)撰。李琪字孟(梦)开,亦字开伯,号竹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平不详,宋宁宗庆元二年进士,曾任国子司业。此书以诸国为纲,而以其国之事见于《春秋》者类编为目,前有序,后有论断。第

  • 易艺举隅

    六卷。清陈本淦撰。陈本淦,字念吾。长沙人。诸生,曾先后掌陕西横渠、古莘书院。他看到当时学子得书很难,尤其是对汉魏古注及乾嘉学者之书更是茫无所知,因此,专门搜罗从汉代郑玄、虞翻至清代毛奇龄、惠栋、焦循、

  • 孝经引证

    一卷。明杨起元(详见《孝经注》)编纂。是书杂采《小戴记》中言孝者,中间杂以十余条,每条后引经文作结。其中张子西铭一条属佛类,云“佛言凡人事天地鬼神,莫若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兰公曰:孝至于天,日月为之

  • 西溪百咏

    二卷。明释大善撰。大善,号虚闻道人,其始末未详。以其诗考之,当为崇祯初人。西溪在武林西北钦贤乡,宋高宗曾欲都其地,后卜迁凤凰山。在南渡时,佛寺建筑很多。宋人旧有《西溪百咏》。是集为追咏古迹之作,每题七

  • 铁龛诗草初集

    一卷。《二集》一卷。清王永江(生卒年不详)撰。王永江字岷源,奉天金州(今属辽宁)人。诸生,官至奉天省长。是书大都感时愤世,托物见志之作,各体皆备,而五古尤胜。初集中《杂诗》七首,《咏怀》二十一首,七言

  • 四游稿

    六卷。明赵志皋(?-1601)撰。赵志皋,字汝迈,浙江兰溪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万历初官侍读,因忤张居正而谪官。后张居正没,官累至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懿。志皋著有《灵洞山房集》、《内阁奏疏稿》,

  • 尚书主意传心录

    十二卷。明钟庚阳撰。钟庚阳字长卿,浙江嘉兴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刑部郎中。本书前有王樵的序,后有王肯堂的跋,分为《虞书》二卷、《夏书》一卷、《商书》二卷、《周书》七卷。本书分节进行解说,每节又分段分截

  • 字典校录外编

    清英浩撰。参见《字典校录》。是编与《字学举隅》略同,其内容如次:卷首列清帝庙讳敬避字样;卷一分楷体正讹、楷体相承、摘讹音三篇;卷二为辨似;卷三为切韵入门法二十四摄图;卷四为字母切韵切法、等韵切音切字要

  • 诗学权舆

    二十二卷。明黄溥编。明有两个黄溥。其一浙江鄞县(今宁波)人。著有《简籍遗闻》。此黄溥,字澄济,自号石崖居士,江西弋阳人。生卒年不详。正统年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是书兼收各体,各为注释。书中分为名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