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望炊楼丛书

望炊楼丛书

七种,十二卷。清谢家福编。谢家福字绥之,江苏吴县人。原名未署编者姓名,只题苏州文学山房印行,据王德森序知为谢家福所编。所收均为有关吴中掌故著作,如元陆友仁《吴中旧事》一卷、元高德基《平江记事》一卷,均已收入《四库全书》。其他几种为谢家福辑《邓尉探梅诗》四卷、谢家福等辑《五亩园小志》一卷《志余》一卷《题咏》一卷、元徐大焯《烬余录》二卷等。谢家福死后,书版略有损失,其从孙谢正叔为之补刊印行。后书版归苏州文学山房,重印时即改署为“文学山房”印行。有清光绪年间吴县谢氏刊本、民国十三年(1924)苏州文学山房汇印本。

猜你喜欢

  • 书史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详见《画史》。《书史》辑录前人书法真迹,皆以作者米氏之“平生目历”为据,始于西晋,迄于五代,凡此间书法名迹及印章跋尾,纸绢褙裱等,俱详记细载。辨叙其流传之渊源,考证其真伪,是后

  • 漕河奏议

    四卷。明王以旂撰。王以旂字士招,江宁(今属江苏省江宁镇)人。正德进士,世宗时历官兵部尚书。曾经代曾铣总制三边,屡破边寇,著有《襄敏集》。嘉靖时,徐、吕二洪水竭,导致运船胶滞,王以旂以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

  • 平苗纪略

    一卷。清方显(?-1741)撰。方显,字敬斋、周谟,巴陵(今湖南岳阳)人。历任湘乡县教谕、广西恭城知县、贵州镇远知府、贵州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巡抚。该书载作者奉命讨苗事。雍正四年(1726),贵州苗族

  • 吉林通志

    一百二十卷。清长顺、讷钦修,李桂林、顾云纂。长顺,(1839-1904),初名常顺,字鹤汀,一作和亭满洲正蓝旗人,郭博罗氏。早年出身蓝翎侍卫,以镇压回民起义有功,擢头等侍卫加副都统衔。同治十年(187

  • 毛诗正变指南图

    六卷。是书为明末陈重光所刻。重光字端羲,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前有李雯序,谓其书为宋人未竟之本,故详于大而略于小。考卷首,列汉迄宋诸儒训故图谱音训之目,丛杂无次。第一卷全录小

  • 周易筮述

    八卷。清王宏撰(1622-1702)撰。宏撰字文修,一字无异,号山史,陕西华阴人。康熙十八年(1679)尝举为博学鸿词。王宏撰因朱熹说《易》本卜筮之书而作此书,以阐述其义。卷一为原筮、筮仪、蓍数。筮仪

  • 沧溟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明李攀龙(1514-1570)撰。李攀龙,字于鳞(一作子鳞),号沧溟,历城(今属山东省济南市)人。攀龙少孤家贫。稍长嗜诗歌,日读古书,里人共目为狂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

  • 崇川咫闻录

    十二卷。清徐缙、杨廷撰同辑。通州,宋代为崇州,又名崇川,至清雍正二年(1724),始改直隶州,泰兴、如皋、海门乡隶属之。此篇沿用古名崇川,名咫闻录,意为逊于志。以十七录一表而志,踵于乾隆志之后。全书共

  • 大智度论疏

    七卷。隋代释慧影(生卒年不详)撰。慧影,俗姓江,巴蜀(今属四川省)人。为潼州迁善寺沙门,释道安弟子。隋代曾为二十五众主。其著述尚存的有《伤学存废厌修三论》和《大智度论疏》。《大智度论》略称《智度论》、

  • 论诗

    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