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朱子读书法

朱子读书法

四卷。南宋张洪(生卒年不详)和齐(生卒年不详)合编。张洪字伯大,齐字充甫,皆鄱阳(今属江西)人,事迹不详。张洪在《编定朱子读书法原序》中称:咸淳(1265-1274)中执教于四明,齐客游浙东,二人相遇,商榷此书,而刻诸鄞泮。其书本为朱熹门人辅广所辑。张齐二人进行补订,以辅广原本为上卷,而以续增部分为下卷。皆以《文集》、《语类》排比缀辑,分门隶属。其书分为:《纲领》,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循序渐进》,讲读书要有先后缓急的顺序,教人必须先读《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然后再读六经。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如此,而不可乱。要逐字逐句一一推究,逐章反复通看。《熟读精思》,讲读书必须成诵才能精熟,要熟读不可只口读而心闲,读得通贯而义理自出。《虚心涵泳》,讲读书必须虚心平气,优游玩味,观圣贤立言的本意,然后随其远近、深浅、轻重、缓急而为之说;不可未领会书中的旨意,便要悬妄立论。《切己体察》,强调读书不可只专在纸上求义理,须在自家身上推究体会,读一句书须体察一句,我将来如何用得。《著紧用力》,主张读书为学要刚毅果决,有发愤忘食的精神。《居敬持志》,主张读书要先定其心,排去闲思乱想,使心如止水,如明镜,不读书时亦要静坐心平气定。此书虽裙拾抄撮,贩卖旧文,不足以为著述。但条分缕析,纲目井然,将朱子的有关读书论述汇集为一帙,为研究朱熹的教育思想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元代版已不存。元至顺(1330-1333)中,江南行台御史赵之维重刻,故《永乐大典》全帙收入,原编卷次已不可考,清修《四库全书》时分为四卷。有《四库全书》本,《复性书院丛刊》本。

猜你喜欢

  • 陶韦合集

    十八卷。明凌濛初(1584?-1644)编。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稚成。乌程(今属浙江湖州市)人。少时不得志,专以刻书著作为事。崇祯四年(1631)以付贡选授上海县丞,后擢徐州判,因剿寇有功,授楚中

  • 考信录

    三十六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璧,直隶大名(今河北今县)人,著名学者、经学家。其父崔元森治朱子之学,崔述幼承家学,年十四,即泛览群书。乾隆二十七年进士。从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

  • 大学讲义

    萧隐公撰。隐公原名炎,后称隐公,广东梅县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隐公与同人在北京法源寺讲《大学》,因操方言,听众不多,乃著此书。卷首附开讲通告,有恽毓鼎序文以及隐公的自序。大意以为《大学》之道一

  • 快雪堂法书

    五卷。明冯铨(生卒年不详)辑。冯铨,字伯衡,涿州(今属河北)人。万历癸丑年进士,天启中官大学士。冯铨收藏古书法迹,甚为宏富,其中宋拓尤多,可与当时鉴藏大家孙承泽相比附。由于该帖之首篇为王羲之《快雪时晴

  • 诗经存固

    八卷。明叶朝荣撰。朝荣字良时,福清(今属福建省)人,生卒年不详。隆庆元年(1567)进士,授九江府(今属江西省)通判,官至养利(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知州。著有《芝堂遗草》七卷,及《诗经存固》传于世

  • 旗亭记

    二卷。清金兆燕(约公元1775年前后在世)撰。金兆燕,字钟越,一字榕亭,号兰皋生,全椒(今属安徽)人。他幼年聪敏,号称神童,中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历任国子监博士、扬州郡学教授。工诗词,兼擅骈

  • 浑仪

    一卷。汉张衡(78-124)撰,清马国翰辑。衡字平子,西鄂(今河南南阳)人。少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时天下承平日久,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传会,十年乃成。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 本草备要 医方集解

    不分卷。清汪昂(1615-1694)撰。汪昂字訒庵,休宁(今安徽休宁)人。早年业儒,后弃举业,笃志方书,专攻医药。博采广搜,网罗群书,精穷蕴奥,或同或异,各存所见,以备考稽。善采众家之长,尤长本草与方

  • 易引

    九卷。明方时化撰。时化字伯雨,安徽歙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举人,官至叙州府同知。方时化传其高祖方社昌之《易》学,著书六种,其子方庞汇辑合刊,该书就是其中的第一种。书共一百零一篇,前、后泛论易理

  • 论语集注训诂考

    二卷。清潘衍桐(详见《朱子论语集注训诂考》)撰。是书为衍桐视学时,命诂经精舍诸生撰写。后经衍桐细加搴采,定为二卷。其中间有援引诸生之说。《朱子集注》有的用古论,有的用诂训,有的以经群诸子转相证明。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