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校正竹书纪年

校正竹书纪年

二卷。清洪颐煊(1765-1833)撰。颐煊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清浙江临海人。嘉庆拔贡生,入赀为州判,署广东新兴县事。为孙星衍门人。又尝为阮元幕府。好聚书,家藏善本书三万余卷,碑版二千余通,有《倦舫书目》。著有《校正竹书纪年》、《读书丛录》、《汉志水道疏证》及《筠竹诗文集》等。熙煊嘉庆五年(1800)就学杭州诂经精舍,受其师孙星衍嘱托,重校《竹书纪年》。因觉今本《竹书》虽经后人变改,残缺失次,但非伪书可比,乃取今本,历证群书所引,订正于每年之下,并补脱五十余条;注中有明见于《宋书·符瑞志》者则削之,其可信者则存之;明知非汲冢之旧,亦略存其大概。为校正今本《竹书》之代表作。有《平津馆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尚书略说

    二卷。清宋翔凤(1779-1860年)撰。宋翔凤字于庭,江苏长洲(今吴县)人,清代经学家。宋翔凤为嘉庆间举人,官湖南新宁县知县。他是庄存与的外孙,常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宋翔凤治经以西汉今文经学为主,

  • 周易经史汇纂

    四卷。清查彬撰。查彬字伯野。大兴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至信阳州知州。此书为作者所著《湘芗漫录》的第一种。据费庚吉序,言此书“以经为经,以史为纬,援据精而简择当。”但观其全书却并非如此。如他解

  • 毛诗重言

    一卷。清王筠撰。王筠字翚山,山东安丘人。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生平详见“说文释例”。是书分上、中、下三篇。上、中两篇辑录《毛诗》重言词,下篇辑录多为附音词,凡五百六十一言。内容体例与《叠雅》相类,注释简明

  • 冶古堂文集

    五卷。清吕履恒(约1692年前后在世)撰。履恒字元素,号坦庵,新安(今河南新安)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本集是履恒死后由淳安方婺如及其门人石屏、张汉所选定,计收文一百九十二篇。

  • 校邠庐逸笺

    四卷。清冯桂芬(1809-1874)撰。冯桂芬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今江苏省)人。冯桂芬发奋读书,1840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1844年任广西乡试正考官,期间先后主讲上海“敬业书院”,苏州“紫阳

  • 尚书经解雕玉

    不分卷。清黄辕撰。此书没有序例,书后附有答问六篇。此书以蔡传为主,对汉至明代的诸儒之说,凡与蔡传不合者,则杂引之而互相比勘。黄氏在《答李仲衡书》中说,如果离开了蔡沈的《书集传》来看经解,那简直是黑瞒瞒

  • 节义录

    二卷。明谢杲撰。杲字青门,福建人。该书记闽中节义之士。凡明代事皆称昭代,或我兵我朝等。惟次序不明,且间有残缺。推其大旨,盖以城守之臣为上,死难之士次之,隐逸逃禅之士又次之,武臣为末。后有跋盛赞谢杲著书

  • 锦里新编

    十六卷。清张邦伸(详见《庆诞记》)撰。该书原名《锦里新闻》,因与段成式书同名,遂改定今名。锦里即成都别名。此书记蜀中人物,至清初为断凡《明史》有载或系明朝科第者,概不收录。卷首有邦伸自序及凡例。分名宦

  • 锦囊小史

    一百零四种,一百零八卷。明佚名编辑。丛书汇辑自汉至明之名贤著述,共分八册,主要有:汉马融《忠经》、汉甘公石申《星经》;梁陶弘景《冥通记》、晋干宝《搜神记》、晋陶潜《搜神后记》、宋刘义庆《幽明录》、《大

  • 北齐书

    五十卷。李百药(565-648)撰。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唐初史学家。他奉诏撰史,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开始编撰,贞观十年(636年)完成的。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任隋朝内史令,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