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樊川文集

樊川文集

二十卷。《外集》一卷。《别集》一卷。唐杜牧(803-852)撰。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系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杜佑之孙。牧大和二年举进士、登贤良方正。先后出任校书郎、江西观察史、监察御史、刺史、司勋员外郎、史部员外郎,至中书舍人。牧自幼博览经史,好习兵书。著述宏富。其代表诗作有《杜秋娘诗》、《张好好诗》、《河湟》、《早雁》、《九日齐山登高》、《过华清宫绝句》、《赤壁》、《乌江亭》、《泊秦淮》、《江南春》、《山行》、《清明》、《秋夕》、《寄扬州韩绰判官》等。牧亦系散文学家。其主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所作以政论及人物传记见长。其书法、绘画亦颇有造诣。牧又美姿容,好歌舞。牧殁,裴延翰编次成《樊川文集》。延翰在序中写道:“牧少得恙,尽搜文章阅千百纸,掷焚之。才属留有十二三”。而延翰又据己收杜牧文稿,“比较焚外,十多七八。得诗、赋、传、录、论、辩、碑、志、序、记、书、启、表、制,厘为二十编,合四百五十首。至宋,又编次出《外集》、《别集》。是书内容,卷首有裴延翰序文。卷一为赋三首、诗二十八首,卷二为律诗六十七首,卷三为律诗八十八首,卷四为长韵四首、律诗七十一首,卷五为《罪言》等文五篇,卷六为《燕将录》等文七篇,卷七至卷九为碑志、墓志铭,卷十为序、记及《自撰墓志铭》,卷十一至卷十三为书,卷十四为文,卷十五为表、状,卷十六为状、启,卷十七至卷二十为制。《外集》一卷为诗近一百三十首,《别集》一卷为诗五十九首。然晚出之外集、别集鉴别不精,其中他人诗作杂入其间。此书传世者主要版本有明嘉靖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本、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景苏园杨寿昌据宋本影印本。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允吉点校本。

猜你喜欢

  • 鳌峰讲义

    四卷。清潘思榘撰。潘思榘详《周易浅释》条。此书是作者任福建巡抚、执掌鳌峰书院时为诸生讲授《大学》、《中庸》的讲义,其学生将其汇编成书而付梓。

  • 孝经纬

    ①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据《隋志》,纬书类有《孝经钩命决》、《孝经援神契》、《孝经内事》三种,复引七录有《孝经杂纬》、《元命包》、《古秘援》等十二种。黄氏辑本以《孝经钩命决》、《孝经援

  • 诗经通义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著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

  • 唐代今字尚书残卷

    敦煌本今字《尚书》残卷三,甲卷为《尧典》,乙卷为《禹贡》,两篇都残缺不全。丙卷为《周书》,今存残卷从《多方》起,至《立政》后题而止。甲、乙两卷都是唐高宗以前的写本,丙卷“基”字缺笔,可以肯定是唐玄宗时

  • 再续修高邮州志

    八卷,首一卷。清金元烺、龚定瀛修,夏子锡纂。金元烺,字苕青,浙江嘉善县人。监生,光绪五年(1879)任高邮知州。龚定瀛,湖南湘乡县人,光绪八年任高邮知州。夏子锡,高邮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官翰

  • 忠正德文集

    十卷。宋赵鼎(1085-1147)撰。赵鼎,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崇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累官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相),兼枢密使。绍兴五年(1135)监修神

  • 明本纪

    一卷。明佚名撰。该书记明太祖朱元璋的事迹,自起兵濠州始,至建国金陵。皆分年排载,颇为详备。盖于实录中摘出编次而成。但缺洪武三年(1370)正月以后事迹,约是撰写未竟之故。有《四库全书》本。

  • 句曲外史集

    三卷。《补遗》三卷。《集外诗》一卷。元张雨(1277-1348)撰。雨字伯雨,一字天雨,别号贞后子。钱塘(今属浙江)人。早年弃家为道士,往来于华阳、云右间。自称句曲外史。善诗句,工书翰。为虞集、杨维贞

  • 六书例解

    一卷。附《六书杂说》一卷,《八分书辨》一卷。清杨锡观撰。参见《六书辨通》。从冠于卷首的黄之隽《篆学三书序》得知,黄氏所撰的《篆学三书》为《秦篆韵编》、《正字启蒙短笺》和《六书例解》。此《六书例解》凡六

  • 田融赵书

    一卷,附吴笃赵书。清汤球辑。《隋书·经籍志》载:“《赵书》十卷。注云:一曰《二石集》,记石勒事,伪燕太傅长史田融撰。”《新唐书·艺文志》称:“田融《赵石记》二十卷,又《二石记》二十卷。”《史通·正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