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济生方

济生方

八卷。宋严用和(约1199-1267)撰。严用和,字子礼,南康(今属江西省九江市)人,十二岁从当时名医刘开学医,十七岁独立行医。作者经三十余年实践,博采前人良方及民间验方,结合自己临床经验,于宝祐癸丑(1253)撰成《济生方》十卷,又于咸淳丁卯(1267)撰成《济生续方》八卷。《济生方》又名《严氏济生方》,原书久佚,《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已不及原书之数。原书作者有序称:“论治凡八十,制方凡四百,总为十卷。”今本仅存论五十六篇,方二百四十余首,分为八卷。卷一首论制方,次论补益,然后载虚损、五劳六极之证;卷二载咳嗽、喘、吐衄、翻胃、呕吐、噎膈、哕、腰痛、肋痛诸证;卷三载风、寒、暑、霍乱、湿、痹、疝、阴、疸、蛊、脚气诸证;卷四载水肿、积聚、癖、痰饮、健忘、消渴、遗浊、泄泻、下痢、小便、大便诸证;卷五载目、耳、鼻、口、齿诸证;卷六载血气、带下、血瘕、崩漏、搐搦诸证;卷七载求子、妊娠、产后、产后中风、产后血崩诸证;卷八载丁疮、肺痈、痔、瘘、疥、癣、瘿瘤、瘰疠、金疮诸证。可见此书门类分明,条理清楚,受《和剂局方》及《三因方》影响明显。书中每证皆立论于前,列方于后,议论精详,处方严谨。重视脏腑辨证,详究脉因证治,善于调气,兼补脾肾,集方简要,注意制方法度,讲究药物炮制,这是此书最主要特点。作者提出“补脾不如补肾”的主张,为明代命门学说之导引。他在论“遗浊”中说:“心受病者令人遗精白浊,肾受病者亦令人遗精白浊,此皆心肾不交,关键不牢之故也。”这是“心肾不交”说之先声。作者还在其他一些理论问题上有自己的创见,如指出消渴证注意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盐食及面等,颇值重视。作者还提出,治病应重视脉、因、证、治。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理,乃知受病之因;得病之因,乃识其证;既识其证,则可详其所治。此书所载之方用药平和,多切实用,深得后世医家推重。有《四库全书》本,清乾隆间吴县袁廷梼贞节堂抄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1956-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上、下册影印本,198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重订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讷溪奏疏

    一卷。明周怡撰。周怡,字顺之,号讷溪,太平(今属安徽当涂县)人。嘉靖进士,任吏科给事中时对当朝有势力的大臣弹劾不遗余力,多次因此而下狱。隆庆初年再度起用为太常少卿,陈新政五事,因语多刺中贵,忤旨,被外

  • 书经节解

    二卷。清蒋绍宗撰。在书的卷首有蒋绍宗的“自序”、“总论”和“读书偶记”。上卷是《虞书》、《夏书》、《商书》,下卷是《周书》。蒋绍宗此书也攻击伪《古文尚书》,但不依附梅鷟、阎若璩之说,而专就《今文尚书》

  • 春秋本例

    二十卷。宋崔子方(详见《春秋经解》)撰。崔子方认为:孔子《春秋》一书,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根本。此书乃以《春秋》日月时之例分隶于例、变例二类之中,共十六门。本来《公羊》

  • 无声戏

    全本正编十二回,外编六回。清李渔(详见《十二楼》)撰。白话短篇小说集。题名《无声戏》,取义于李渔对小说的理解,即视小说为无声的戏剧。该书故事虽点明发生在明代嘉靖、万历各朝,但题材基本无所本,均属作者创

  • 刘氏鸿书

    一百零八卷。明刘仲达(生卒年不详)撰。刘仲达字九逵。本书分二十四类,类下又分子目二百六十。事实词章,相杂而载。所引内容都注明出处,便于阅读参考。但大多亦是转引自其他类书。书的卷首题汤宾尹删定。但是在李

  • 越谚

    三卷。附《越谚剩语》二卷,清范寅撰。寅字啸风,别号扁舟子,浙江会稽(今绍兴市)人。卷首为光绪四年(1878年)范氏自序,次为凡例总目。卷分上中下。上卷为语言,内分述古、警世、引用、格致、借喻、古验、谣

  • 竹懒画媵

    一卷。明李日华(生平见《梅墟先生别录》)撰。此书是李日华收辑自己题画诗之作。题中称“媵”者,是作画题以诗文,如送女而媵以娣侄之意。书中所载题画诗多为七律,如“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渔竿。画成未拟人

  • 大儒心学语录

    二十七卷。明王蓂(见《东石讲学录》)撰。是他在养亲居家时,采录诸儒的语录,汇为此书。包括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杨时、谢良佐、吕大临、尹焞、罗从彦、李侗、胡宏、朱熹、陆九渊、张栻、吕祖谦、黄干

  • 化学阐原

    十五卷目录一卷。法国毕利干(详见《化学指南》口译,承霖王钟祥笔述。这是继《化学指南》之后,毕利干翻译的又一部化学专著。《化学指南》为启蒙之作,仅论述了各种化学元素配合的方法,但未能详述其间的理由;《化

  • 南华真经

    见《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