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满汉合璧朱子节要

满汉合璧朱子节要

十四卷。不著撰人名氏,明高攀龙辑。翻译皆是旧语,故知是书为乾隆以前之人所作。原本前,有明万历三十三年壬寅高攀龙自序;又有清康熙十四年乙卯,北平朱之弼序。攀龙,字云从,一字存之,号景逸,无锡人,少志程朱之学。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官至左都御史。郑元标建书院,攀龙应聘参加,又与顾彭成,同讲学东林书院。后为崔呈秀等构罪,旋削籍,呈秀必欲杀之,改名李宝。后遣提骑往返捉拿,攀龙自沉,死于池中,年六十五。崇祯初,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谥忠宪。攀龙辑是书《自序略》谓,由孔子之后,见而知之者,为颜回、曾子、子思、孟子。然当孟子之时,邪说并作,不有孟子,孔子之道不著也。由孟子以后,闻而知之者,为周、程、张、朱。然当朱子之时,邪说并行。不有朱子、孔子之道不著。故昌黎韩氏曰:“孟子功不在禹下。”而河汾薛氏曰:“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朱子之书,自传注而外,见于《文集》语录的,浩渺无涯。高氏节其要言;仿《朱子近思录》例,分为十四卷,名曰《朱子节要》。之弼《序》云:“先生一代大儒,其所辑汇无用增损,今付梓人,与《近思录》合刻,公诸同志云云。”是书共十四卷,卷各一门,满汉合璧。第一论道体;第二,论学;第三,致知;第四,存誉;第五,克治;第六家道;第七,出处;第八,治体;第九,治法;第十,居官处事;第十一,教人之法;第十二,鉴戒改过;第十三,辨别异端;第十四,总论圣贤。翻译皆旧语。其序者明神宗年号,且不避清皇庙讳,可知是书之缮治,必在康雍年,即镂版印行。清朝最尊崇朱子,高氏亦当醇儒,而《四库全书》竟未著录是书。《四库》存目,并阮元奏进《四库未收书目》亦具无之。《明史·高攀龙传》,不叙其人著述;《艺文志》子部儒家类仅列高攀龙《就正录二卷,《高子遗书》二十卷,然则高氏之辑有此书。

猜你喜欢

  • 鼠璞

    一卷。又名《戴氏鼠璞》。南宋戴埴(生卒年不详)撰。戴埴字仲培,桃源(今湖南桃源)人。生平事迹不详。书中“楮券源流”一条,历陈庆元(1195-1200)、开禧(1205-1207)、嘉定(1208-12

  • 始学篇

    一卷。吴项竣(生卒年不详)撰。近代龙璋辑。考《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载:“华疏:‘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竣始撰《吴书》,孚、竣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由此知项氏曾官吴,为郎中,缺乏

  • 朱子论定文钞

    二十卷清吴震方(详见《读书正音》)辑。此书所取皆经传子史到唐宋诸家经朱子所论定的文章,摘录成编。每卷皆先列朱子之论,再列所录文于后。因编次过于求全,竟有因一字而录一篇文者。盖清初王学渐厌,而又反宗朱风

  • 医方大成

    见《类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 四明丛书

    八集,一百六十七种。民国张寿镛(1876-1945)编。张寿镛,字伯颂,一字咏霓,号约园。浙江鄞县人。光绪年间举人。辛亥革命后历任浙江、湖北、江苏、山东财政厅长,后任上海中央银行副行长、政务次长及光华

  • 宛邻书屋古诗录

    十二卷。清张琦(生卒年不详)编辑。张琦,约道光、同治间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嗜读书,其书斋名宛邻书屋。著作颇多。有《宛邻诗》、《白斋诗集》、《战国策释地》等。此集简称《古诗录》。所录诗上始西汉,下至隋

  • 王制考

    四卷。明李黼(生卒年不详)撰。李黼无锡人。本书采古代经史中有关制度的部分,以《周礼》、《礼记》、《春秋》、《左传》、《国语》中凡属先王之法类编于前。以《史记》,《汉书》以下凡属后世之法类编于后。统为七

  • 四书近指

    二十卷。明末清初孙奇逢撰。奇逢(1585-1675)字启泰,一字钟元,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与黄宗羲、李禺并称“三大儒”,为学本于陆(九渊)、王(守仁),而兼采程朱之旨,为清初调和朱、陆学派的首倡者

  • 简州续志

    十四卷,清易家霖修,傅为霖纂。易家霖,曾任简州知州。傅为霖,州人。《简州续志》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共十四卷。此志掇旧志,佚者增,阙者补,无事实者,亦存其目。末附质疑十数则。其自谓欲仿武功,朝

  • 论语实测

    二十卷。清徐天璋撰。天璋字睿川,江苏泰州人。是书首有天璋自序,以为《论语》一书,门弟子记孔子言行,考其年月尽在司寇去官之日,自卫返鲁之时,定哀间居多,意各有指。或因政治感言,或为君相托讽,质之《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