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代况周颐撰。此书是作者在常州、镇江、扬州、南京诸地时的笔记。书中谈论金石,考证古迹,记述人物遗踪,如记载黄仲则、赵怀玉、洪亮吉、赵翼等人的事迹;书中还列举了识辩玉台名翰目录;记载了扬州、常州的
一卷。清黄以周(1828-1899年)撰,其子黄家岱述。黄以周字元同,浙江定海人,官浙江分水县训导,清代经学家。黄以周采集汉、唐至清关于礼制的解说,撰《礼书通故》一百卷,考释中国古代礼制、学制、封国、
二卷。清徐世沐(1635-1717)撰。徐世沐,字萧翰,又作尔瀚,号青麓,又号青牧,江阴(江苏江阴)人。有《四书惜阴录》、《易书诗三礼春秋惜阴录》《周易存议录》、《周易惜阴诗集》及《性学吟》。是集凡二
八十卷。清文庆等奉敕编。此书系咸丰帝因协办大学士杜受田的建议,降谕设馆,编纂夷务一书,书成,名曰《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是书所记,自道光十六年(1836年)议禁***,至二十九年(1849年)英人不准进
六卷。清江德中(生卒年不详)撰。江德中字汉若,歙(今安徽歙县)人,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著有《西粤对间》。《卮坛对问》是江德中的一部杂说之作,此书首卷论述支干及日月星云之事。二卷至六卷都是杂论经史,著者
四卷。清刘一明撰。一明系道士,号悟玄子、素朴散人,中年慕道,游学于三秦,自称其居“自在窝”。其易学传自龛谷。据自序,其书有图有注,注分羲易、文易、孔易三部。今存本仅有上经二卷、下经两卷,各载卦爻辞解注
二卷。清徐大椿(详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撰。徐氏认为《难经》注释者虽已有十余家,然而散佚缺失者甚多,幸存的注本中内容多为后人所乱,其说不一,经义不明,故以秦越人《八十一难经》中有不合《内经》之旨者,
五十五回。题“鸳湖渔叟校订”,与《说唐演义全传》同一作者,未确知是何人。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叙唐太宗年间罗通征北番和薛仁贵征高丽两个主要中心故事。简称《说唐后传》。前十四回写罗通征北:李世民拜秦琼为帅征
三十卷。宋王宗传撰。宗传字景孟,生卒年不详,宁德(今属福建)人。董真卿以为临安(今属浙江)人,误。朱彝尊《经义考》据书前有宁德林焞《序》,称与王宗传“生同方,学同学,同及辛丑第”语,断王氏为宁德人无疑
五卷。清田从典(1651-1728)撰。田从典,字克正,号峣山,山西阳城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授广东英德知县,累擢至兵部侍郎兼管光禄寺,前后共八年,常燕劳荐乡,核算清晰,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