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然后知斋四书五经答问

然后知斋四书五经答问

二十卷。清梅冲(生卒年不详)撰。梅冲字抱村,安徽桐城(今桐城县)人,梅谷成之孙。嘉庆举人。梅冲少承庭训,粗闻先人结论,未能竟学。后从李云门游,稍得门径。除本书外,尚著有《庄子本义》二卷、《勾股浅术》一卷。本书以答问体阐发经义,其体例为:卷一至卷十,《四书》;卷十一至十二,《易》;卷十三,《尚书》;卷十四至十五,《诗》;卷十六至十七,《春秋》;卷十八,《周礼》;卷十九至二十,《礼记》。梅冲为说,不拘泥于汉宋,或者独抒己见,或者全引旧解,或者摘录他书,如江永《乡党图考》、阎若璩《四书释地》、方苞《春秋通论》、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之类。对《礼》尤其熟悉,大凡《四书》中涉及礼制的地方,及说《周礼》、《礼记》三卷,都颇精洽。其考辨鲁未曾用天子之禘及周以文王为太祖、后稷为始祖两条,尤其见前人之所未见。其他地方新义也颇不少。如《四书》卷中,认为孔子已开“性善”宗旨,但同一“善”又清浊高下不齐,这就是所谓“性相近”。自从程子分义理之性、气质之性、强赘之性二字,而义理仍是义理,气质仍是气质,那么就无所谓性,也无所谓性善,更无所谓相近。又认为曾子以“忠恕”解“一贯”,用《大学》证之,一目了然:诚意以前,是忠;正心以后,是恕;尽己叫做忠,合致知诚意,而后才为尽己;平天下以絜矩,是恕。其他条也大多考辨有据,反驳有理,持论平允。书前有梅冲自序及胡克家序。有嘉庆二十一年承学堂刊本。

猜你喜欢

  • 青溪诗集

    七卷。明徐楚编,李高续辑。徐楚,号青溪,浙江淳安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四川布政司参政。李高字抑中,云南人。生卒年不详。官至严州府通判。青溪在淳安境,即新安江。徐楚生于此地,因采前人题咏编为一集,成于嘉靖

  • 念贻剩迹

    一卷。清周宣智编。周宣智自号镜亭老人,长沙(今属湖南)人。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明末张献忠入湖广时周宣智曾祖继圣一家抵抗事。事载于《湖广通志》中,乾隆二十七年(1762),周宣智又辑录其行状墓铭之类,并

  • 龙沙学录

    六卷。明王在晋(生卒年不详)撰。王在晋字明初,太仓(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由中书舍人,累迁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3),擢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旋改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元年(1628),历刑、兵两

  • 读大学中庸日录

    二卷。清康吕赐撰。吕赐字复斋,别号一峰,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此书有《读大学日录》一卷,《读中庸日录》一卷。作者宗信王阳明之学,该书也力阐王氏之说,对王氏“致良知”之说及“慎独”之说尤为推崇。

  • 春秋演孔图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演孔图》,系为推演孔子之事而作。书中叙述孔子因获麟而作《春秋》,九月书成,端门受命,天降血书,中有作图制法之状,故名《演孔图》

  • 空同词

    一卷。宋洪瑹撰。洪瑹字叔玙,自号空同词客,生卒年不详,里贯亦待考。是集录词十六首。卷末《清平乐·咏渔父》一阕,据《花庵词选》考,当为连久道词,而误入瑹词中。由是《空同词》实为十五首。其词今存数量不多,

  • 譬式警语

    二卷。意大利耶稣会士高一志(vagnoui)(1556-1640)撰。高一志1605年到南京传教,在该地建立第一座教堂,1624年入山西传教,著有《空际格致》等书。此书专门收集西方文学名著、经典教义、

  • 影写隶古定尚书残卷

    一卷。本卷始自《尚书·盘庚上》第九,至《尚书·微子》第十七,乃《古文尚书》之第五卷,后有罗振玉《跋》,大概本卷为罗振玉根据敦煌本《隶古定尚书》残本,校以日本所传授的古代抄写本唐开元以前的《古文尚书》而

  • 四书述

    十九卷。清陈诜撰。陈诜详《易经述》条。该书以王学为宗,且有调和朱陆的倾向,以为朱、陆本不抵牾,而陆学更为精当直捷。此书并不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宗,如解“格物”,以《大学》“听讼”章为达解,而不尊朱

  • 考察日本学校记

    十六卷。清李宗棠(生卒年不详)撰。李宗堂安徽颍州人,官至山西候补道。光绪二十七年(1901)李宗棠受安徽抚臣之命赴日考察教育,《考察日本学校记》即为此次考察之结果。书前有李氏自序,云近三十年日本屹然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