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督蜀疏草

督蜀疏草

十二卷。朱燮元撰。朱燮元(1566-1638),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懋和,号衡岳。万历壬辰(1592)进士,由大理寺评事历官四川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以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及贵州水西土目安邦彦反,加兵部侍郎,总督四川及湖广荆、岳、郧、襄、陕西汉中五府军务兼巡抚四川。他坚守成都百余日,又率秦良玉生收复重庆、永宁。四年,以兵部尚书兼督贵州、云南、广西军务。移镇遵义。崇祯二年(1629)破水西,杀奢崇明、安邦彦。又招抚流亡,修路筑驿,广开屯田,西南巡安,时以平赋功,加少保,崇祯中进少师,卒于官,卒谥襄毅。燮元状貌奇异,镇西南久、治事明果,行军务持重,不妄杀人,苗民怀之,有《督蜀疏草》、《朱襄毅疏草》。《督蜀疏草》乃其总督四川时,经理苗疆事宜,及举劾僚属诸疏,由其曾孙人龙校刻。

猜你喜欢

  • 节爱汪府君诗集

    二卷。明汪文盛撰。汪文盛,字希周,崇阳(今湖北崇阳)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历官按察使。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安南之役,功成于毛伯温,然而代谋制胜,实汪文盛之功居多,召为大理卿,因病

  • 画史会要

    五卷。明朱谋垔(生平详见《书史会要续编》)撰。朱谋垔曾续陶宗仪《书史会要》,于是联想及画,便采上古至明能画之人姓名及事迹,而作《画史会要》。书仿陶宗仪之体例,所以名也仿其而起。《书史会要》是止于元代,

  • 经济类编

    一百卷。明冯琦(1559-1604)撰。冯琦字琢庵,一字用韫。临朐(今属山东)人。万历年进士。曾官少詹事、左侍郎、至礼部尚书。为官勤恳,力抑营竞。帝欲用为相,未来得及便去世了,谥文敏。著有《北海集》,

  • 老残游记

    晚清刘鹗(1857-1909)撰。刘鹗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对通过科举博取功名没有兴趣,他崇拜西学,喜欢研究数学、医学、水利等,年轻时还做过医生和商人。

  • 泾川丛书

    五十一种,八十五卷。清赵绍祖(1752-1833)编。赵绍祖字绳伯,号琴士,安微泾县人。精于史学,著作有《通鉴注商》、《新旧唐书互证》、《金石文钞》等。丛书收其乡贤著作五十一种,其中理学著作最多,如明

  • 睽车志

    六卷。宋郭彖撰。生卒年不详。郭彖字伯象,和州(今安徽和县)人,约宋孝宗乾道初前后在世,由进士历官知兴国军。《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史艺文志》均著录,《直斋书录解题》题五卷,《宋史艺文志》作

  • 春秋分年系传表

    一卷。清翁方纲(详见《诗附记》)撰。翁方纲是清代著名学者,著述很多。他认为,古代《春秋》经传各自独立成卷,自从杜预将传文分系于经文之下,以便读者,但对传文进行割裂分配,强传从经,使首尾隔绝,前后失去照

  • 楞伽师资记

    一卷。唐代释净觉(生卒年不详)撰。净觉,俗姓韦,韦皇后之弟,将受封拜之时,与士途不受,撕破衣裳,缠裹双脚,遁入太行山出家为僧,受具足戒。听说洛阳有高僧颐大师,便来此处,投颐大师门下受业。颐大师即是《楞

  • 四书剩言

    四卷。补二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事详《仲氏易》。此书是汇集毛奇龄杂论《四书》之语而成,前二卷为其门人盛唐、王锡所编,后二卷为其子远宗所编。补二卷为其门人章大来所编。其书本语录之流,随时杂记,不以经文次

  • 左氏奇说

    一卷。汉彭汪撰,清马国翰辑。彭汪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经典释文叙录》云:“汝南彭汪字仲博,记先师奇说旧注。”又《春秋序正义》云:“中兴以后,陈元、郑众、贾逵、马融、延笃、彭仲博、许惠卿、服虔、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