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字典>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器图

礼器图

十七卷。清吴之英(?-1918)撰述。之英字伯朅。四川名山(今四川省中部)人。由贡生朝考二等,改选灌县训导,后历主成都尊经、锦江两书院讲席。至二十余年,之英为王壬秋入门弟子。同光间,王掌教尊经书院时,文风极盛,博学高材辈出。象廖平、杨锐、宋育仁、胡研生、张祥龄、吕翼文和吴之英等人,有的专究经术,有的考证史实,有的工诗文,有的长经济,都闻名当世,称为杰才。之英与宋、杨、廖等人,尤相友善。之英博学强记,广泛涉猎,深通经义,兼精小学,著有《寿栎卢丛书》行世。此书共有十七卷,由于与《仪礼奭固》互相表里,因而,两书的卷目次第完全相同。是书前面有自序,首篇《宫室图》,分庙、寝、朝三类,其次为,《士冠礼》一、《士昏礼》二、《士相见礼》三、《乡饮酒礼》四、《乡射礼》五、《燕礼》六、《大射仪》七、《聘礼》八、《公食大夫》九、《觐视》十、《丧服》十一、《士丧礼》十二、《既夕》十三、《士虞礼》十四、《特牲馈食礼》十五、《少牢馈食礼》十六,《有司彻》十七。其体例为,首先引用经说,其次为释义,末尾附以图。共有五百二十二条,图也如此。至于其撰著是书之旨义,在自序中说到,读经宜图,三礼器事颗图尤宜,《仪礼》为礼之干,汉图长期以来已经佚失,只有郑玄注得以保存,依据注图,因而读经岐谊岐图不能决一,之英原先撰著《仪礼奭固》篇,第仍刘向录据谊时午注为《礼器图》。按:经义之中,“三礼”最为烦琐,《仪礼》尤甚。从汉代以后,历代经师,多著图说,象陆佃《礼象》、陈祥道《礼书》、林希逸《考工记解》、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编虽然取袭前人之图,但分门别类,条分缕析,颇称宏博,并且能用《说文》、古史,证明古制,发前人所未发,致力之深,令人钦佩。上古宫室制度,舆轮名物,房序堂夹之位,车服礼器之形,汉代去古未远,器物犹有存者。郑康成图虽然并非手撰,要为传郑学者所为。《博古图》以后,大多揣摩近似,强命以名,于是,后来言礼器者,以讹传讹,在所难免。此书对于各类名物,考据极精,至于其所附图,则大多为附会,但仍不失为杰作。此书有《寿栎卢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六一诗话

    一卷。宋欧阳修(1007-1072)撰。作者生平见《毛诗本义》条。本书另有《六一居士诗话》、《欧公诗话》、《欧阳永叔诗话》等别称。是作者退居汝阴时,熙宁四年(1071)致仕以后所作,可为晚年最后之笔。

  • 秋灯丛话

    十八卷。清王棫撰。王棫字凝斋,福山(今山东福山)人,生卒年不详,清乾隆元年(1736)举人,曾任湖北当阳天门知县。《秋灯丛话》为笔记小说,系作者多年见闻累记而成。与同类笔记不同的是,该书不甚涉及重要人

  • 菱溪遗草

    一卷。清蒋麟昌(约1718-1744)撰。蒋麟昌字静存,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麟昌工诗。年二十二岁而卒。是集为蒋麟昌诗遗集。系由其父蒋炳所刻。然集

  • 辋川志

    六卷。清胡元渶撰。胡元渶,字筱碧,江西新建人。道光间陕西蓝田知县。辋川位蓝田县南峣山之口,水沦涟如车辋,故名辋谷口,即峣山口。其地两山对峙,水从北流入霸。《旧唐书·文苑·王维传》,得宋之问蓝田别墅。《

  • 溯洄集

    十卷。清魏裔介(1616-1686)撰。魏裔介字石生,号贞庵,一号昆林,直隶柏乡(今唐山一带)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由庶吉士授工部给事中、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自入谏垣,前后上百余

  • 东郭记传奇

    二卷。明孙仁孺(约1612年前后在世)撰。孙仁儒号峨嵋子,亦称白雪楼主,四川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清无名氏《传奇汇考》著录为无名氏作。万历本封页题峨嵋子评点,卷首序文署款云“峨嵋子书于白雪楼”,末有方印

  • 吾学录

    五卷。清潘相撰。潘相,字润章,号经峰,湖南安乡县人。乾隆进士,官知州,有《脔文书屋集》。是书卷一为庙制冠服之制,卷二为昏礼,记录《清会典》中纳采等礼及孔南塘张伯行诸人论说,卷三为丧礼,卷四为祭礼,卷五

  • 范文忠集

    十二集。明范景文(1587-1644)撰。范景文,字梦章(一作梦叔),一字质公,号思仁,吴桥(今属河北省)人。万历四十年(1613年)进士,除东昌推官,擢吏部主事。天启间,迁文选员外郎,文选郎中。官至

  • 古邠诗义

    一卷。清许宗寅撰。宗寅字吾田,初名畹,字芗韭,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此书卷首有晁贻端序,又有宗寅自序及后序。认为“邠(今《诗经》作豳)”地所出之诗,为周朝先代所遗。根据明代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定

  • 证治要诀

    十二卷。明戴原礼(详见《推求师意》)撰。此书以“要诀”为名,义在简明,约成书于正统六年(1441),又名《秘传证治要诀》。全书分十二门,分别为:诸中、诸伤、诸气、诸血、诸痛、诸嗽、寒热、大小腑、虚损、